东北网5月7日讯 4月13日中午11时左右,齐齐哈尔市一名中年男子精神失常,在永青市场后身的路边撒钱,龙沙公安分局和建华公安分局民警接力,帮男子找到家人,发病男子得到妥善安置。
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据调查: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复发率也比较高。春季是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和躁狂症的高发期。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不少人或多或少遭受着各种各样精神疾病的折磨。
为什么春天易患发精神疾病呢?专家介绍,因为春季气候不稳定,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加上春季气压较低,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积极进行调节,一般来说,正常人都能适应这样的气候,但也容易引起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由于精神疾病和一些神经递质或激素的分泌失常有关系,气温多变容易使有精神病史的人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产生情绪波动,诱发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多种重性精神病。
博士考试、硕士考试、高考、中考、毕业论文等等,这些决定命运的考试往往都在春夏进行,个别考生心理压力加大,精神紧张以及过度用脑,导致学生的神经衰弱症状出现,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足,记忆力下降,烦躁易怒,甚至还会产生放弃学习、考试的情绪。
“我现在都不敢就学习的问题说孩子了,你看他好像在看书,实际上什么都没看进去,也不知道他的脑子里想些什么,怕逼急了孩子出问题!”一学生家长求助心理专家,“孩子马上就高考了,可是孩子的状态很糟糕,根本学不进去,你让他学,他就面对书本发呆,急眼了,就说要跳楼自杀,这孩子内向,真怕他出什么事儿。”
小周工作两年了,刚开始工作时,性格很开朗,可是后来因为和同事发生点摩擦,变得沉默寡言,总感觉领导和同事故意刁难他,工作情绪低落,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天天心神不定,吃不下,睡不好,无缘无故和家人发脾气,甚至不想上班。小周的领导和小周的父母交流过,说小周有些精神疾病,应该去医院查查,可是小周的父母却认为孩子没问题,小周则认为同事故意说他坏话。终于有一天,小周由于工作不认真出现了差错,瞬间精神崩溃,狂躁不安,被送进了医院。
医生介绍,如果患者突然头痛、心烦、头晕、多梦或失眠,无缘无故发脾气,情绪容易激动,见人见物都觉不顺眼,遇到小事还会纠缠不休,敏感多疑,孤僻,不喜欢和人交往,对亲友冷淡,话多,好诡辩,爱管闲事,不讲卫生,生活懒散,思想混乱,胡思乱想,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幻听,办事丢三落四,工作能力下降,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现象,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很可能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遗憾的是,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初期都可以治好,只是因为社会的偏见、误解,病人家属的讳疾忌医,成为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
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呢?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以下几点:如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焦虑时,要意识到这是人体季节性情绪波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注意合理作息,适当减少工作量,多休息。多出去走走,多亲近大自然。除了休息日约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之外,在室内、办公桌上养一些绿色植物,每天精心浇灌,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监督精神病人严格遵守医嘱,坚持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对精神病人要有专人看管、照顾,严防发生意外。如果患者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自杀、攻击行为,应及时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求精神科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