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8日讯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走出经济运行低谷,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能够带来发展增量、具有带动作用产业或行业,需要挖掘,更需要培育。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但是消费的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之内对经济的拉动不很明显;我省的出口,目前占GDP的比重还不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大,成为重要经济支柱,还需假以时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投资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对冲目前经济下滑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计划投入257亿支持我省水利建设,国务院发改委核准哈尔滨-佳木斯铁路、哈尔滨-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都是国家大工程、大项目,我们必须用最短时间该立项的立项,该审批的审批,该开工的开工。对于哈尔滨机场扩建、火车站改造项目以及城市集中供热新建热源项目等,要抓紧组织市场化招标,力争早开工、早建设,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形成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目前更是未来几十年经济的增长点。我省城镇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普遍薄弱,扩大投资大有文章可做。我们要加快完善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抓好供水、供热、供气、道路交通等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网等“短板”设施建设,要依托既有规划,谋划实施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既拉动投资需求,又切实打牢城镇化发展基础。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内需潜力,还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把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通过对包括户籍、土地、财税在内的制度改革,释放内需潜力。
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既要立足于当前,也要考虑长远。如同一个人身有小恙,打针吃药,是治病消炎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强身健体,则是保持机体活力的不二法门。因此,必须处理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
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占比不高,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要抓住国家放开贷款利率、对特定小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机遇,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解决好民营企业市场融资难、准入门槛高、审批环节慢、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显现,以哈尔滨为例,一季度县域工业增幅高达25.7%,拉动该市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快速增长。要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县域经济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谋划对俄开放升级,优化对外经贸结构,是我省一直以来的目标,随着《黑龙江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改革开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尽管一季度进出口总额下降,但对俄贸易稳定增长,说明我省推动对俄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路和举措已经见效。特别是以绥芬河—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铁路和绥芬河—俄远东港口陆海联运为战略通道,打造连接亚欧的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跳出地缘思维的宏大构想,使龙江对俄经贸的天地不再仅仅是俄罗斯的远东,而是整个俄罗斯和欧洲。只要我们以这条经济带建设为牵动,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龙江对外经贸就会不断登上新台阶,成为龙江发展几何级的增长点。
在经济发展环境和模式处于同质化的时代,只有创新求变,另辟蹊径,才能柳暗花明,抢占先机。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义乌没有小商品城,江苏昆山没有电子信息产业,广东深圳连个城市的影子都没有。沃尔沃汽车落户大庆这件事,五年前有几个人会想到?黑龙江的冰雪旅游越来越火,去冬今春,“雪乡”的游人爆棚,而在十几年前,冰雪、寒冷一度成为龙江发展的禁忌,甚至连“冰城”这样的字眼,都不敢在出版物上使用,而如今冰雪成了龙江独特的旅游资源。可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善于创新思路,才能拓展增长空间;敢于“无中生有”,才能激发增长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