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日8日讯(记者 张锐)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嘉荫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接地气、访民情、汇民智、解民忧、惠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一次还政于民、还利于民的生动实践。
两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
“一把手”带头,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全员走访……嘉荫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村屯,走进百姓家中,为基层和群众当好利民政策“解说员”、为民办事“服务员”。一名嘉荫县人大走访干部说,“群众对我们增加了信任,掏心窝子的话也愿跟我们唠。”
据了解,嘉荫县“四大班子”“一把手”带头, 2000名党员干部利用10天时间,深入73个帮扶村屯,主动与困难群众拉家常、唠户情、听诉求、话发展,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
上百条为民举措惠民生“暖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总关情。走访慰问不是目的,关键是在走访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用实践成果温暖民心。自嘉荫县“慰问困难群众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参加活动的单位,通过唠家常、发放入户调查表和党员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500多条,对具备落实条件的立行立改,不具备条件的明确了整改时限;为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320多万元,筹划惠民措施37条,为民办实事好事112件,帮助群众缓解了燃眉之急,给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吃了“定心丸”。
逾千公里走访里程受教育“知疾苦”
1000多公里的走访里程,1000余篇心得体会,党员干部慰问困难群众大走访,不仅给老百姓送去了关怀和温暖,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使党员干部受到了生动教育,感受到了民情冷暖、百姓疾苦。
“刚开始,我把这次慰问困难群众大走访当成一项任务,可当真正走进困难群众家中,与他们促膝而谈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种责任,更是转变干部作风、接受民情教育、感受百姓冷暖的一次机遇。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才能够真正让自己沉下去、接地气;与群众亲密接触,才能吸取到更多成长的力量。”嘉荫县委组织部一名下基层机关干部说。
生在农村不等于了解农民,深入一线不等于熟悉基层,只有两腿沾满泥巴,一身都是尘土,和困难群众坐一条板凳,才能真正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现状,真正懂得农村的生产条件……2000名机关干部在“慰问困难群众大走访”活动中,充分发挥“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足迹踏遍全县6740平方公里的土地,搭建了县、乡、村干群联系的纽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走访活动也推动了全县干部作风大转变,已经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品牌工程。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嘉荫县坚持开门搞活动,上门求实情,架起了直达群众的“连心桥”,听到了来自百姓的“掏心话”。同时,各单位、部门还围绕各自服务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据了解,嘉荫县环卫处结合工作实际,以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热点问题为工作重心,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冬季积存垃圾、白色垃圾、积冰残雪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环卫处出动人员400余人次,车辆579台次,累计清运越冬垃圾达7185立方米。此外,加大早中晚保洁力度,抽调人员沿街巡查,专门清理城区街道两侧树挂垃圾,切实保障春季城区卫生。旅游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游客服务”的目标,积极与省、市、县交通部门联系,顺利完成了“嘉荫龙游汽车租赁公司”及“嘉荫龙游旅游运输公司”的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旅游局派出业务人员15人次,累计往返伊春、哈尔滨行程达7800公里。现已登记注册车辆9台,可同时满足200名游客的用车需求,为游客的安全、绿色出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