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退休工人用文字拥抱生活 一家八口四年写就一本书
2014-05-09 09:40:4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婷婷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9日讯 文学创作是齐齐哈尔市某兵器工业企业退休老人马明图一生的最大爱好。年轻时,他创作了3个电影脚本,可是都在即将开拍时,因为种种原因无疾而终。如今在他73岁时,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一部52万字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拥抱》出版发行。这部书籍,构思一年半,撰写4年多时间,修改数十遍,凝聚了马家八口人的心血。

  全家合力同著书。 

  生活定素材

  原型在身边

  《第二次拥抱》讲述的是下岗职工的故事,马明图在初稿中写道,这本书是“献给下岗再就业的人们”。然而,经历过下岗挫折,勇敢再就业的原型正是马明图的儿子和女婿。儿子和女婿作为两个家庭顶梁柱,都曾经历过下岗。为了生活和肩负的责任,他们四处打工拼命赚钱。虽然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从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马明图感受到,下岗再就业题材具有社会意义。在书中,他用20多个人物勾勒出来,自立自强的下岗工人形象,体现了他们重情重义的品格,彰显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全家总动员

  三辈人合力

  这部书凝聚了全家人的心血。书中有个人物“患”上白血病,为了解白血病的发展和病人状态,马明图女婿焦利胜上网查找资料;为敲定一段历史事实,家人利用到北京出差机会去故宫寻找真相。马明图儿媳经营一家理发店,由于职业敏感,她对人的穿着、发型和神态表情观察细致,在刻画人物时,儿媳给了马明图许多建议。儿子和女儿对文学创作很有天分,书中的部分诗歌是儿子马天越创作的,整理文稿的工作是女儿完成的。在四次整体校正文稿过程中,老伴、儿子和女儿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尤其是68岁的老伴,在大家为书名而各抒己见时,她的“第二次拥抱”成了“定海神针”。

  创作几年来,全家人形成一个惯例,每到周末必在马明图老人家开会,共同商讨创作。由于家庭耳濡目染,马明图外孙也喜欢上了文学,他的作文被老师经常当做范文宣读。

  写书学做人

  重塑好家风

  “书籍的创作过程,是全家人品格的重塑过程。这些年,全家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家庭更加和谐,精神面貌越来越好。”说起创作,马明图感到很幸福。

  原本儿子是个急脾气,两口子有时发生口角。如今,两个人互相理解,换位思考,家庭和睦;全家人没有讲闲话的,注重邻里和谐;儿媳为孤寡老人免费理发,大家都觉得通过写书“心胸更开阔”。14岁的孙子去年冬天在路上拾到3000元钱,他直接将钱送到派出所。派出所将此事告知学校,获得学校的表彰。采访中,马明图说,一本书写着一家人积极向善的变化,写着一家人的优良家风。出版前,马明图将这本书作者写上儿子和女婿名字。两个人极力反对,可马明图告诉他们:“署名不但是一个荣誉,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担当,一种约束、鞭策。”老人说,他更希望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们能带领全家越过越幸福。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