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5月14日讯 由哈尔滨日报发起,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文明办、哈尔滨新闻网共同开展的“查找不文明,消除脏乱差,助力创城系列采访行动第三季·治理‘僵尸车’”行动,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治理,主城区共出动警力千余人次,清理占道“僵尸车”300余台。
反响
市民为治理行动点赞
天暖了,树绿了,花开了,4月的哈尔滨越来越美,可长期停在路边的“僵尸车”却成为城市画卷上的不和谐音符。
治理“僵尸车”行动启动的消息一经发出,市民纷纷行动起来,将“僵尸车”一一记下来。本报为活动开通的各种联络方式,电话、短信、微博、微信热闹非凡,短短一个月时间,“僵尸车”挤占人行道、车行道的举报信息超过百条。
“哈平路上有一台‘僵尸车’,用于贴广告,占道一年多了。”“香坊区通乡街有两台‘僵尸车’,用于存放附近商家销售的水泥,长年挤占人行道。”“大有坊街117号楼口长期停放一台送花微型面包车,只剩车架子了……”
举报过后,等着看成效,显示市民对这次集中治理行动的关注。每当一批“僵尸车”被清理,本报都会第一时间收到市民的反馈——“太好了,河山街304栋门前的‘僵尸车’清走了,我们居民出行方便了。”“真有效果,仅仅一个星期,建平街上的‘僵尸车’就不见了,你们的行动真快,我们为你们点赞……”“你们的活动搞得太好了,让市民出行更顺畅,城市环境更美了……”
意外
找到丢失一年多的车
本次行动中,共清理占道“僵尸车”300余台,其中200多台是车主接到交警部门限期清理通知后自行清理的,另有80多台“僵尸车”,车主在规定时间内未自动清除,被各辖区交警依法拖拽到指定停车场。
“我的车丢了一年多了,终于找到了。”5月1日,市民刘先生迎来意外惊喜。原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香坊大队执法人员在清理“僵尸车”期间,发现建成社区内有一辆红色面包车长期停放,执法人员按照车牌查找,发现该车是一辆盗抢车,车主报案该车已经丢失一年多。刘先生接到电话后欣喜万分,他说,清理“僵尸车”活动不仅美化了环境,让百姓顺畅出行,还帮助自己找到了爱车。执法人员介绍,这辆车是清理行动中发现的唯一一台盗抢车辆。
原因
车主不愿意报废处理
“非营运车辆不强制报废,就算车辆不用,车主也不愿意将车辆进行报废处理,主要是得不了几个钱,还费事。”清理行动中,执法人员道出了“僵尸车”存在的原因。据统计,在这些“僵尸车”中,微型面包车占车辆总数的50%以上,是因为这种车型便宜,车主将其放在一个固定地点存放货物,省去了租库房的费用,还方便移动。
“僵尸车”常清不绝,还在于个别市民公德、法律意识较差。这些人只图自己方便,将车辆长期停放在公共行车道或人行道上,交警清理时将车辆驶离,交警离开后,车主再将车开回来,与执法人员“打游击”。
未来
每天巡查随时清理
本次行动中,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动力大队一中队执法人员总结了一套办法——为“僵尸车”拍照片、建档,“僵尸车”的车牌、地点、车主一一登记,存于电脑中,只要轻轻一点鼠标,辖区内的“僵尸车”情况一览无余。据了解,清理活动中,该大队共查处“僵尸车”52台,车主自行清理45台,被执法人员拖拽至指定位置7台。
道里大队执法人员在清理“僵尸车”活动中不断摸索,总结出适合本大队的清理办法,行动中共查处“僵尸车”80余台,其中车主自行清理58台,执法人员利用拖车拽至指定位置的23台。该大队副大队长吴尽晖表示,清理活动期间,大队的执法人员每天都对辖区内的“僵尸车”进行检查,发现一个清除一个。
虽然联合治理“僵尸车”行动告一段落,但清理“僵尸车”工作将日常化。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如发现占道“僵尸车”可向交警部门反映,交警随时清理,这一工作将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