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为村民干几件大事 追记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
2014-05-15 14:19:1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15日讯 “李大干,没走!他怎么舍得离开我们?”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乡亲们仿佛看到了李凤山忙前忙后的身影,直到现在,村里的老人孩子都觉得他还没有离开……

  十里八村都知道,在担任长富村党支部书记的37年里,李凤山一直就是扛旗的,啥时候都没落后过。

  乡亲们深知,如今长富村的富裕,是李凤山领着他们干出来的。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李凤山就带领村民狠抓粮食生产,依靠科技种田使长富村玉米亩产达到近300公斤,没吃过一斤返销粮。上世纪80年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他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带领全体村民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硬是用人拉肩扛改变了全村农业生产严重缺水的状况,从一个生产队、一口机电井逐步发展到全村38口,为全村的农耕生产和畜牧业养殖打下坚实的配套设施基础。

  李凤山能干,但不蛮干,他相信科学,敢用新技术,带头开展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世纪90年代,省农委要搞玉米种植大垄双覆试验,亩产过吨。因试验有风险,许多村都犹豫不决,李凤山合计了一番,认为这是改造低产田的好机会,便把这个试验项目要了下来。那时,村里没有覆膜机,他领着村民硬是用铁锹给几千亩地覆上了膜。一天,突然刮起狂风,刚覆盖上的薄膜就被刮上了树,这时,村民都瞅着李凤山,李凤山就说了一个字:“干!”在随后几年里,长富村依托这项技术创造了亩产1250公斤的历史新纪录,率先在全省实现吨粮田目标,这项新技术在长富村成功运用后,被推广到全省。

  过去,长富村只养黄牛,2001年底,“伊利奶业”落户肇东市,李凤山意识到,养奶牛的黄金时代来到了。

  李凤山奔走省城寻资金、要政策,到外地购买优质奶牛,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就这样,他组织建起了奶牛养殖小区,大张旗鼓地引领村民养奶牛,最高存栏数量达3000多头,远近闻名的黄牛村一下子变成了奶牛村。接下来的好多年里,李凤山又在村里先后兴办了羊场、鸡场、鹅场,开始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养殖业。同时,他还组织村干部筹建了牛奶站,为农户免费提供送奶车和制冷罐等相应配套服务。

  农业发展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在所有人看来是李凤山的创新举措,却为此创造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乡(镇)村经济的“长富模式”。

  从2004年初开始,长富村对原有集体资源进行整合,34户村民以土地经营权量化入股,村以原谷子加工厂入股,成立了肇东市首家农业股份合作公司——肇东市长富米业有限公司,投资20多万元建成加工生产线,终日和泥土打交道的村民放下锄头成为股东。

  那些日子里,李凤山多次赴省城、跑北京,借助名人宣传,抓住哈洽谈会等商机大力推介,打造了“绿色有机第一米”这一品牌,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纯利润140万元。如今,“大干”牌有机小米市场价每斤高出普通小米近10元钱。十年来,米业公司共为村集体累计增收1200万元,全村农民累计增收1908万元,人均年增收2000元。

  “村里得干几件大事,米业得发展,农机合作社也要扩大规模……”这两年,李凤山的雄心越来越大。2012年,他代表村里与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签订了小米深加工合作协议,由大学投资3000万元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融资建设金色米业加工项目,落户省绿色食品产业园,预计总投资3亿元。

  直到李凤山去上海住院时才拿出那份发黄了的诊断书,上面清楚地写着甲状腺癌,诊断书开具的时间是2011年7月。在他离开后,人们突然明白了,最近两年李凤山这么拼命,原来是为了长富村发展得更快,为了长富村百姓生活得更好,他是在与时间赛跑!

  新希望,激荡着李凤山,他忘却病痛,干劲勃发。那两年多里,他走进了十几个城市,谈过几十家企业,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把肇东,把长富村向更大范围推介。最终,通过省科技厅与一家企业洽谈,初步计划投资1.2亿元在肇东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建设更高科技水平的小米深加工企业,引进台湾企业建设绿色豆制品加工项目。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