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推进服务业发展 释放经济增长新动力
2014-05-20 10:36:3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20日讯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位居经济总量的第一位,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的趋势将会延续,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动力的特征将会更加凸显。我省应准确研判这种大趋势,从大局和高层次上谋划服务业的发展,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放大引擎动力,引领我省服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省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短板不可忽视

  去年我省服务业占总量比重已达41.4%,高于第二产业0.3个百分点,跃升至我省经济总量中的第一位。一是发展速度较快。2011年、2012年、2013年我省服务业增速分别高于全省经济增速1.1、0.8、2.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制造业增速0.4、0.5、2.4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比重从三年前的39.1%提高到41.4%。二是对增长的贡献增大。2011年、2012年、2013年我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2.4%、42.3%、51.8%,对我省三年来12.3%、10.0%、8%的经济增速分别拉动5.2、4.2、4.1个百分点。三是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我省现代服务业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2年现代服务业增速达11.4%,高于全省服务业增速0.6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达60%,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3%。

  但我省服务业占总量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7个百分点,低于我省城镇化率15.5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内外循环水平低;高新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应用不足;创新能力弱,发展过于依赖传统路径;品牌行业、龙头企业少等是制约我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服务业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联,一个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反映了该城市现代化程度,国际化大都市高增值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占GDP比重都超过70%。如果按照这种标准衡量,我省多数城市现代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尚有较大距离。

  二、我省服务业发展潜力亟待释放

  1.我省消费结构的升级带来的巨大需求。我省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增速达到10%以上,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居民消费从舒适型加快向享受型转变,文化、娱乐、休闲、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比重不断加大,引领了旅游、高等教育、休闲等服务业快速增长。 2.我省五大战略实施、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形成了强劲动力。我省每项新战略中都包含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内容,而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沿边开放经济、资源城市转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工业转型经济等方面,将有力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服务业提速。特别是生产服务业从企业整体价值链中分离速度的加快,已经成为企业价值链中增值最大、最具竞争优势、最具战略性的高级环节。 3.特色优势资源的转化提供了坚实支撑基础。我省独特生态资源、对俄地缘优势、特色旅游资源、独特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等资源,其优势正在加速显现,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打好优势特色牌,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释放发展活力和资源潜能,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发展。 4.城镇化加速进程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我省“十二五”末期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350万人以上,这必然会推进服务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与经济结构转型对服务业推动效应的互动,将释放发展潜能,迎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5.政策支持和外部需求不断放大带来的巨大叠加效应。国家已把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支撑产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把服务贸易作为开放的重点,政策效应的显现,必将有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三、实现我省服务业的跨越发展,要创新求变,多措并举

  迎接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我省要认真分析机遇内涵方面与我省特点、比较优势的关联性和可行性,化虚为实,化无为有,化弱为强,突出重点,把握要点,创新求变。

  1.发展思路上要更加开放创新。一是用大循环的视野,确定开放的发展思路。我省人口数仅为3800万左右,人均收入在全国排序较为靠后,仅靠自身的内需和发展要素,服务业难以实现跨越发展。要按照“企业在内、市场在外”的思路,打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牌,延伸服务领域和范围。要依托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吸引跨国服务企业、知名大企业合作,打造对俄国际物流、东北亚金融、国际旅游和国际贸易中心。同时,高标准建设教育、健康保健和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二是既要依托现有存量,更要无中生有去发展。要大力推进现有高关联度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打造全国乃至东北亚信息集散中心,通过信息的应用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整合市场需求的现代服务业,要依托我省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把现有的大宗粮食、木材、原油等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发展成为期货市场。三是选准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裂变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往往是服务业链条中一个环节裂变而形成的巨型产业。要依托我省中心城市和特色城市的高端朝阳产业基础,凝聚和吸引核心生产要素,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做大做强会展产业、结算产业、文化创意等产业。

  2.发展路径上要更加明晰顺畅。一是在生产性服务业上,要针对域内、域外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相关环节,围绕企业上游经济活动: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经济活动: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下游经济活动: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进行深入分析,选择可以进入、拓展的行业和领域。要更新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满足服务需要的制造业产品;做大随同产品售出的知识和技术服务产业,提升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等服务产业。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市场过程,针对这一过程的相关环节伴生的服务需求,发展服务业。二是在生活性服务业上,把握生活性服务业便捷化、舒适化、异地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新特征,针对省内需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社区服务、平民房地产业等产业,特别是把服务城镇化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针对域外需求,大力发展生态、异域、体验型旅游,域外所需避暑和养老房地产、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三是在服务贸易发展上,要围绕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方面,寻找服务贸易的增长点和创新点。去年我国服务业进出口总额全球排名提升到第三位,其中咨询、计算机和信息、广告宣传、金融业、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增长较快;运输和旅游服务占比进一步提高,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我省应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特别是发展对俄服务贸易方面,要把握服务贸易产业链条中的相关环节,集中力量,积极作为,推进我省服务贸易登上新台阶。

  3.要选准突破口精准发力。一是打破行政体制的限制和障碍,以市场主导服务业发展。政府管制放松的市场化改革,是催生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制约我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行政性壁垒。对于服务业发展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彻底清理和取消相应的审批事项,尽快实行负面清单,除非国家限制的产业外,企业可以自主发展所选择的服务业,鼓励个人通过创业,自主发展服务业。二是把握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利时机,内引外联。有针对性地引进外资、技术、管理和人才等,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城、时尚产业园、科技研发基地等高端服务业。同时,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品牌建设,通过提升形象和竞争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产业和品牌企业。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取得先行先试权。争取在哈尔滨设立自由贸易区,享受上海自贸区相关优惠政策,做到中心开花,形成以点带面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利用俄远东开发的有利时机,把绥芬河市打造成为俄远东开发后勤保障基地,大力开展信息服务、企业开发融资、保险和结算业务,提升对俄物流业水平。四是突出高关联度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好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信息、期货、现货及金融衍生品市场;做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工作;加大专业楼宇和特色街区培育力度。五是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进一步创新和提升赢利点。引导农业和制造业企业提升服务业务水平,实行产业化、专业化服务,形成新的赢利点,提升盈利能力。六是准确把握城镇化提速对服务业的需求,推进二者良性互动。深入研究我省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演进规律,针对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合理定位服务业的发展重点,特别是为都市圈和产业聚集建设提供通用、专业性的服务业。要通过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反弹琵琶的作用,营造产业聚集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引领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