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托举百姓幸福和尊严 大庆"问需于民"构建"大民生"
2014-05-22 09:56:3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飞 姜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22日讯 昨天,伴着铁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大庆人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今天,执政者一声“让铁人后代多活二十年”的郑重承诺,高高托举起大庆百姓的幸福和尊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近年来,大庆着力构建“满足基本民生、建设小康民生、发展现代民生”的大民生格局,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的民本理念一以贯之,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全国率先建起城市“十位一体”和农村“六位一体”综合救助体系;市区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比例全国领先,2013年高考囊括全省文理科状元;市区最低工资、城市低保标准保持全省领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前列;“医养结合”模式全省首创,社区“健康小屋”免费服务模式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全省第一;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居全省首位……“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四言绝句”鉴证,大庆建设小康民生始终站在全省排头。预期到2015年,大庆将比全国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

  当前,大庆处于发展现代民生的重点突破期,市委、市政府更加关注百姓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方面权益保障和价值实现。发挥市长热线、政府网站、援助中心、“百湖民生”网络问政等平台的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探索建立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问情于民落实知情权、问需于民落实选择权、问计于民落实参与权、问绩于民落实监督权,使民主政治建设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吸引全体市民广泛参与推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办好民生,先听民声。顺应民生需求转型升级和多样化、多层次化态势,大庆民生建设找准切入点顺势而为,精确“制导”有的放矢,由传统的“大水漫灌”转向现代的“细流滴灌”,更加从实际出发、更加有针对性。

  突出“定制民生”,确保把钱花到刀刃上。2012年9月,大庆市委发布通告,把电视、报纸、网络、市长热线电话、人大代表调研、政协委员提案、职能部门意见都用上,连续几个月征集“民生订单”,汇集民智3000多条,由市委社工委牵头,逐一梳理、筛选、踏查、论证,按照轻重缓急,整合成2013年的6大类100项民生工程。其中,70%的项目从百姓心头直接摆上政府案头。这些项目市财政投资28.6亿元,加上县、区财政投资超过100亿元,关联万千“小家”,小中见大、大中见细、细中见实、实中见暖。大如,购置环卫车辆,建设污水处理厂、图书馆;细如,修剪小区遮阴树木、灭蚊专项行动、增建室外公厕;实如,改造雨水管网、新建公交候车亭、购置公交车;暖如,救助贫困儿童、建设平价超市。

  站在“既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也是对实践效果的检验”的高度,大庆市将百项民生项目责任单位、完成情况一一写实,并在媒体上公布,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由市民代表、人大代表及新闻媒体组成的监督团现场参观和打分评价,以“全民督办”促真抓实干。

  不久前,新浪腾讯“中国大庆发布”网络政务平台开通。“微窗口,大服务;微大庆,大民生”,“关注百姓难在何处,关切百姓忧为何事”,市领导殷切寄语,饱含民本情怀。“外地人来了不想走,本地人走了还回来”,大庆人的幸福感放射出强大磁力。日前,中国财力50强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榜揭晓,大庆排名全国41位,人口净流入人数超过12.4万人,和户籍人口3倍于大庆的省会城市长春几乎持平。目前,大庆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以上,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基尼系数为0.3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7.1%。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