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曾和“格瓦斯”齐名的“大白梨”再火 哈尔滨人要喝儿时味儿
2014-05-28 09:03:1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李盼 罗彥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夜市卖“大白梨”的摊位

  东北网5月28日讯 近日,“大白梨”汽水再次进入哈尔滨市民的视野。在张包铺吃包子喝“大白梨”成了一道风景。老汽水,老味道再次勾起人们的回忆。经济学家分析,这是一种回忆营销,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怀旧心理。

  从1991年哈尔滨红玫瑰饮料厂将“梨汁”汽水进行改良,生产出第一瓶“大白梨”汽水,至今已经23年了,最火的时候卖到吉林、辽宁,当时在哈尔滨就有四五十家生产作坊。在哈市,“大白梨”曾和“格瓦斯”齐名。1997年,哈尔滨红玫瑰饮料厂厂长张作宇背着一箱格瓦斯和一箱大白梨到西安参加国家食品博览会,一举捧回两项金奖。经过二十几年的市场搏杀,“格瓦斯”全国开花,“大白梨”仍沉寂在寻常巷陌。而今,“大白梨”能否凭借老味道再次掀起追忆风潮……

在张包铺吃包子,几乎每桌都有一瓶“大白梨”。

  “大白梨”重受追捧,喝的就是儿时的味

  “竟然能买到大白梨,还是小时候的味道!”近日,一些哈市市民发现,销声匿迹多年的“大白梨”重现市场。此时,大白梨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人们儿时的回忆。

  18日傍晚,哈市南岗区学府四道街的夜市,有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瓶大白梨,边走边喝。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出售大白梨的摊位。在路边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的大白梨。还有的商家干脆整箱搬出来,放在夜市上直接出售。一卖家讲,最近一段时间,大白梨十分受欢迎。“现在买这饮料的人可多了,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卖掉十几箱吧。每瓶三块钱,瓶子不需要回收,直接打开放一个吸管就可以边走边喝,非常方便。”

  “第一次看到有卖大白梨的时候,我都惊呆了,立马就买了一瓶。你别说,还真是小时候的味道。”一名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学生说,“小时候每逢过节,家里都会买大白梨喝。那时候一瓶大概只要五毛钱,甜丝丝的,里面还有气泡,喝一口还有点辣舌头……长大后就一直没有再见到过。现在喝上一口,满满的都是儿时的甜蜜回忆啊。”

  27日中午,记者在道外区的张包铺看到,几乎每张桌上都摆着一瓶大白梨。服务员介绍说,店里的大白梨一直都很受欢迎。在这里,吃包子喝大白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其中一名顾客告诉记者,自己今年38岁,已经将近10年没有喝到“大白梨”了。“这么多年,我早就忘了这个饮料了,今天见到还真是觉得很惊讶。买了一瓶,味道一点没变,不过现在卖到3块钱一瓶了。”

张嘉辉展示“都市果吧”大白梨

  “大白梨”曾和“格瓦斯”齐名

  说起汽水“大白梨”,不得不说张作宇。今年66岁的张作宇称得上是“大白梨”之父。23年前“大白梨”在他的手中诞生,到今天拥有QS认证标识,和注册商标“都市果吧”,他感觉自己做了不少事。可通过市场销量来看,他不得不承认做得还远远不够。

  1990年哈尔滨光华饮料厂更名哈尔滨红玫瑰饮料厂,那个时候张作宇就是厂长。当时,大家商量将原有的饮品“梨汁”进行改良,1991年,第一瓶“大白梨”汽水问世,很快占领了市场。哈尔滨市民很喜欢这种“大绿棒子”,口感清爽,喝着过瘾。“格瓦斯”与“大白梨”获得金奖后,哈尔滨市政府划拨30万元给红玫瑰饮料厂,助其扩大生产规模。

  极大的市场认可度和利益,很快带起来一股生产跟风,当时随便叫出一家冷饮作坊就能加工生产“大白梨”,最火的时候有备案的企业就有四五十家加工生产“大白梨”的。此外,还有很多黑作坊跟着浑水摸鱼。

  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打价格战在所难免,“大白梨”刚出现的时候批发价4毛,在经历了三四年之后,接连降至3.5毛、3毛……

  提起这些旧事,张作宇显得有些激动,用手摸了摸额头暴起的血管,他的血压又上来了。

  1999年,张作宇退休回家,和子女们经营起了天意饮品公司。第二年“红玫瑰”企业改制被“得莫利”收购,得莫利“格瓦斯”成为人们熟知的饮料。

  在分析市场方面,张作宇始终坚持自己的保守和固执,他从来不贷款,每一步都走得谨慎小心。“大白梨之所以到现在还存在,和我的保守有一定关系,给我几百万的贷款,我还不敢拿呢。”

正喝“大白梨”的学生

  抓住机遇长久发展才是正道

  “大白梨”的突然热销,其实并非偶然。黑龙江大学广告学专业的教师马荣桢分析说,如今“大白梨”的热销,可以看成是回忆营销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70后、80后甚至是90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反思的过程。在物质得到满足后,人们便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对童年的回味,对儿时的追忆都为回忆营销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可是,如果一味单纯地追求回忆,而没有与当今的时代相结合,那么无非只是回忆,无法得到长久地发展。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由莉颖表示,洋饮料永远不可能占有全部地方市场,本地企业永远是最了解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情感和地域特色。在市场上机会到处都有,就看谁能抓住,怎么利用,无论在多强大的市场对手面前,小企业都能找到容身之地,所以要找准位置,科学发展。

  对于这次机会,“大白梨”能否壮大,就看企业能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到有利于回忆营销长久健康发展的企业营销策略,压力面前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时机,向大企业学管理、学营销、学开拓市场,毫不松懈地完善自身,提升品质,这才是本地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白梨”的市场突围

  70后的张嘉辉是张作宇的女儿,对于“大白梨”的市场她比父亲看得更乐观,近几年她接管销售以来,市场确实是在一点点缓慢扩大。

  哈尔滨道外区的老小吃、大学周边的小餐馆基本都能买到“大白梨”,在张包铺就着大白梨吃包子已经成了一种消费习惯。

  去年卖得比较火的“大连汽水”今年也降温了,这为“大白梨”的发展提供了一块市场。张嘉辉坦言,多年以来“大白梨”一直在“高大上”的洋汽水和廉价的本地汽水的夹缝中求生存。“大白梨”尝试过改变包装,生产了一些小瓶儿和便于携带的塑料瓶,可是消费者压根不认。

  过去销售都是做食杂店,现在改走小饭店路线了。拼资金、抢市场实在不是洋饮料的对手,“大白梨”只得选择绕行。张嘉辉说,如果市场能够回归,她将要上一条新的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

  让本地饮品企业都感觉到头疼的就是冬天,一些小作坊这个时期都会选择停产,“大白梨”虽然不会停产,但产量连夏季的10%都达不到,工人不能辞退,这样成本就在无形中加大了。 “冬季赔钱,用夏天养冬季是行内人都知道的,夏天天气的热度也会影响到汽水的销量。”张嘉辉说。

责任编辑:李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