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伊春
搜 索
伊春林都文明素质工程滋养一座城
2014-05-29 11:06:4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29日讯 伊春正开足马力,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

  青山连绵,绿水环绕,城市整洁,伊春山水城之美让人惊叹;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助人为乐,伊春人文明素质之高让人称赞。环境的改变,可以用钱“砸”,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这恰恰是检验一个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

  伊春先后推出的四项举措,抓到文明城创建的根上了。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好人越来越多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该市在学校、机关、社区、企业、乡村等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和文明礼仪宣传活动137场次,在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窗口单位等开设道德讲堂213所,涌现出“文明市民”122人、“身边好人”98人,其中有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38人荣登“龙江好人榜”。

  今年46岁的孙庆和是新青林业局的下岗职工,一直以换煤气罐为生,月收入不到2000元,家里还有患重病的妻子和一个上学的孩子。即便这样,20多年来,孙庆和坚持做好事:为和他同样困难的郭佳宝捐款2000元;为失去父母的小学生付晓琪每学期捐款数百元;为汶川灾区捐款时,上午他捐了100元,下午又匆忙赶回捐款现场,捐掉了当天赚的35元……2012年,孙庆和被评为感动伊春年度人物、“龙江好人”、“龙江十大好人”、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当记者问及他的梦想时,他说:“咱省有‘冰城’、‘鹤城’,我希望伊春能成为‘好人之城’。”

  实施文明细胞工程文明无处不在

  实施文明细胞工程。城区建设上,开展了文明城区、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林场(所)、文明社区和文明小区创建工作;行业建设上,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文明示范街创建工作;在市民素质提升上,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目前,共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563家、文明村镇63个、文明社区81个、文明家庭125家、文明市民122人。

  自工程实施以来,伊春区永红社区设立了2处讲解平台、发放传单8000余张,提高居民对创建文明社区重要性的认识;整治环境卫生,做到社区内无烟头纸屑、杂草垃圾、小广告、楼道堆放物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清洁环境、协助交警指挥交通、为老年公寓老人洗衣、帮助贫困老人和未成年人、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等;设立道德讲堂,进行普法、科学常识、健康、文明礼仪等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校外场所,开展文体活动,开办“儿童之家”;组织各类比赛、文艺演出100余次,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光大雷锋精神

  居住在伊春区北郡社区一号楼的靳春田,今年70岁,是全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30年前,因火灾,靳春田与另外54个受灾户,一同搬进政府为他们新盖的北郡社区一号楼。

  可没多久,这栋新楼就被祸害得不成样子:住惯了平房的居民,大人从楼上往下扔垃圾、泼脏水;孩子在楼下墙根随处大小便。看不下去眼儿的靳春田,义务承担起了楼内外的清洁工作。有人统计:30年里,靳春田共爬台阶30多万个,清洁楼道2000多万米,自己花钱买笤帚300多把、更换灯泡600多个、更换玻璃1000多平方米……

  靳春田告诉记者:他在楼前种了500多株樱桃树,每年7月,其他社区居民成群结队来这里吃樱桃。现在一号楼已涌现出了6个志愿者,不文明现象已很难见到。

  如今,伊春市已建立起完善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机制,实现了活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探索形成了“服务队+基地+品牌活动”的志愿服务模式,志愿服务网络覆盖市、县(区)、街道及社区。在关爱他人活动中,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军烈属、特困学生、贫困母亲及道德模范、“感动伊春人物”等结对子1.12万多个;在关爱社会活动中,开展了“关爱山川河流”、“三清一绿环境整治”、清明文明祭扫、端午踏青不折枝等活动。全市共建立各类志愿服务基地610个,招募志愿者10万余人,开展活动8万多次。

  进行少年品德教育 孩子带动大人

  进行少年品德教育。该市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开通网络、电话等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文化、公安等相关部门,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及音像书刊社、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在中小学校开展“争做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及“争做文明小使者”活动。伊春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伊春市黎明小学,是我省德育教育先进集体和师德教育先进集体,也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说到这些小学生,校长安玉淼十分自豪:学校的孩子,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遇见老师都要道声“老师好”,即使在校园内遇见来校客人,也要道声“客人好”。安玉淼说:“孩子就像白纸,绘上什么就是什么,因此文明教育一定要从孩子抓起,同时,也能让孩子影响和带动大人,共同养成良好的素质。”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