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达斡尔同胞齐聚爱辉共度“库木勒”节
2014-06-03 10:13: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辉 关雪松 李民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6月3日讯 今年是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6月1日,来自全国32个学会的达斡尔同胞相聚在黑龙江畔的爱辉区,一同参加盛大的“库木勒”节,纪念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

  1654年达斡尔族大规模南迁

  达斡尔族世代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的结雅河)流域。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生活在黑龙江北岸的达斡尔族人开始向南岸地区迁徙至瑷珲(现在的爱辉区)。达斡尔族历史上共经历过6次迁徙,其中,1654年清政府下旨,令达斡尔族大规模南迁。

  爱辉区坤河乡富拉尔基村为代表的瑷珲沿江地区是江左达斡尔族主要“过江地”之一。 “富拉尔基”为达斡尔族语言,意为“红色的江岸”,至今村里百姓仍有郭布罗、敖拉(敖蕾)等达斡尔族祖姓的后人。

  2014年也是爱辉区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建乡30周年,黑龙江省达斡尔族民族研究会与瑷珲达斡尔族学会积极沟通联系,决定以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建乡30周年为契机,举办纪念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库木勒节”活动。

  “库木勒节”和斡包祭祀

  柳蒿芽,达斡尔语称“库木勒”。在达斡尔人进行南迁的过程中,达斡尔人靠着它,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得以生存繁衍,于是便有了“库木勒节”。

  斡包祭祀是达斡尔人的重要传统习俗,也是“库木勒节”的精彩活动。达斡尔人通过祭祀斡包,祈求上天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斡包祭祀过程中,达斡尔族人们驱车或骑马来到斡包山上,在斡包前摆上供品,有的还要杀羊祭祀,由达斡尔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或由当地政府官员主持仪式,人们向斡包敬酒后,围着斡包转上3圈,默默祈祷。

  为筹备好纪念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库木勒节”的斡包祭拜活动,爱辉区在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建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纬度最高的艾浑斡包,斡包周长36米、与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相呼应,高3米、与建乡30周年相呼应,它象征着达斡尔族渡过黑龙江的第一个路标。

  当天早晨7点整,来自全国32个达斡尔族学会的同胞及知名人士齐聚一堂,以达斡尔族特有的传统习俗祭祀艾浑斡包。随后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回到斡包会的主会场,参加达斡尔族传统的赛马、“博依阔”、“摔马跤”、“摔跤”、劲力、打布鲁、拔河等体育竞技活动。

  今日达斡尔:幸福指数节节高

  蜿蜒流淌的公别拉河与泱泱奔腾的黑龙江在坤河乡交汇。勤劳勇敢的达斡尔族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

  爱辉区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始建于1984年,达斡尔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2%,全乡经济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以外出劳务为辅,以界江捕捞为补充。

  坤河乡重视民生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高标准建设乡级卫生院,乡民族学校,逐步加大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两年来,完成房屋立面改造251户,改造农田道17公里,打灌溉井26眼,安装硬质边沟槽5800米,房屋砖瓦化率达到99%;医疗卫生事业扎实开展,新农保、新农合政策家喻户晓,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有保障,新农保参保率98%,新农合参合率100%。新建成7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已投入使用,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休闲广场等活动场所成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好去处。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均达100%。种植绿化树木3万余株、清理边沟1.5万米……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