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日讯 面对今春严重内涝、持续低温多雨的不利农业生产形势,佳木斯围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在“早”字上下功夫,在标准上做文章,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牢牢把握住了春耕生产主动权,截至5月29日,全市水田和旱田插播任务基本全部完成。目前,部分播种较早的玉米已经进入三叶期,大部分水稻已经返青,进入分蘖始期。夺取了抗春涝、战低温、保春种战役的全面胜利,为再夺全年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入春以来,市委书记王兆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宽海等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县(市)区调研了解备春耕生产推进情况,详细掌握资金物资筹备、农机具调试准备及土壤墒情情况,督促各县(市)区要加快春耕生产准备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快速推进。备春耕伊始,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洪斌,副市长周启涛带领市农委相关人员深入各县(市)区,走乡入户进地块实地调研,督导各县(市)区全力加快整地和水旱田播插进度。为进一步加大备春耕生产的服务与推进力度,3月10日全省备春耕及水稻扣棚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市农委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采取分片包县的方式,组织下派了6个由副处级领导带队的备春耕生产指导组,深入各县(市)区检查督导备春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加快旱田播种进度,4月29日,市农委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大田播种进度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抓推进,确保将所有农作物全部播插在丰产期。
全市把“扣棚增温”作为水田备耕生产的首要任务,把地处公路沿线、示范带动性强的集中育秧小区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2月末掀起热潮,3月22日全市514处集中育秧小区清雪扣棚工作全部告捷。把分散建设、位置偏远的散棚作为难点,统筹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及时破解了一家一户人力有限、机械不足的难题,实现了集中小区与散棚大棚协同推进。
为及时破解催芽设备检修资金困难,市农委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各方参与催芽基地运营,极大增强了资金筹措能力,确保了检修资金及时到位。成立了由外聘专家及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分片包点的方式,长期驻扎催芽车间指导设备检修调试工作,为设备检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化催芽的生产优势,佳木斯以催芽基地为中心,组织乡村干部逐户走访,详细调查品种选择与计划播期情况,3月20日前就将催芽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户。根据品种类型、播种时期,按照分批、分类的原则,做好了种箱安排,为实现“同种同箱”,保障芽种质量做好了充分准备。
佳木斯把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拓宽筹资渠道作为促动生产资料快速下摆的重要突破口,狠抓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全面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土地预期收益贷款、种植业补贴担保贷款等多种模式的金融服务。每个县(市)区都成立了金融服务公司,为农民担保贷款提供全程系列服务,及时破解了农业信贷难、放款慢、额度小、利率高等难题。同江市通过建立农村经济与资源管理中心,已为4000多户受灾农户解决贷款2.46亿元,有效地解决了受灾农户再生产资金筹措问题。桦南县由县政府成立担保公司,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搭建信贷平台,已发放信贷资金2700余万元。同时,良种补贴、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资金已全部按时发放到位。
全市把创新科技培训作为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努力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加大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力度,组织协调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农垦科学院等科研单位成立了佳木斯市农业技术专家委员会,把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农机合作社社长、农村经济组织领办人、规模经营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把玉米大垄密、二比空和水稻智能化催芽、隔寒增温、钵型毯式育秧等技术作为重点培训内容,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深入相应生产区域进行宣讲培训。促进农民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为抗灾保种夺全苗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