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6月4日讯 以前办政务审批一类的事,总是四处奔波、劳心伤神,如今只要到社区服务中心,问题全搞定,这就是平房区“智能社区”最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平房区通过推进“智能社区”建设,将涉及民生需求的政务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社区,不断满足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在哈南,无需在政府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往返奔波,只需持相应要件,到社区就能办民生事项,这有赖于平房区的“智能社区”建设。居民有事先找社区,如今平房的各个社区,已逐渐成为解决民生问题、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和前沿阵地。
近几年,平房区积极推动政府管理方式与服务理念的变革,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通过组织各委办局进行流程再造,改变原有审批体制,一切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居民怎么方便,政府就怎么改,逐步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的目标。
在兴建街道办事处和平社区,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医保、小额担保贷款、残疾证办理、婚姻证明等62项涉及民生的政务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到社区服务中心,原本需要跑几个政府部门、分多个步骤才能办成的医保、各类证明等,现在就去这一处就行。原来“东奔西走”,被社区整合成“一站式”服务,居民少奔波、少花钱,一次性办完事简单又方便,受到广泛赞誉。
和平社区的改变是平房区“智能社区”建设的典型案例。起初,“智能社区”重新界定区分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中心,统筹社区工作人员的组织领导、人事管理等问题,明确负责人。有了区分,“智能社区”开始明确居委会和服务中心的具体内容,社区服务中心承办所有下沉的62项民生政务审批服务事项,提供基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区居委会是选举产生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承担38项公共服务事项。
“智能社区”推进过程中,也在不断转变社区服务方式,社区由“多平台、一大厅”变为“一窗一岛”式服务,将所有社区所属的城管、公安、民政数据统一回收整理,归纳为一套新的网格,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底数清、社情明,从而大事小情一肩挑,让居民享受多样化的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