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尔滨一名女子想监听老公 误入复制手机卡骗局
2014-06-07 15:39:35 来源:生活报  作者:何兴丽 王焱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6月7日讯 连日来,本报连续报道了垃圾短信的困扰,揭开垃圾短信背后的诈骗陷阱,市民纷纷来电讲述自己被垃圾短信坑惨的经历。为此,6日,记者采访到哈市警方,披露诈骗短信的拙劣面目,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识及防骗能力。

  案例一:“求子”类短信

  轻信重金求子短信男子被骗3000多元

  家住鹤岗市的小李今年28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因工作繁忙,一直单身。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重金求子”的短信,发短信者自称是富商之妻,因丈夫身体有问题,无法使自己怀孕,她想出50万元偷偷找个小伙帮自己怀孕。一听这个消息,小李兴奋兴奋地拨打了短信上面的电话。

  打通了电话,一名南方口音的女子接听了电话称,只要小李答应帮助她怀孕,她可以马上飞到鹤岗,双方见面谈,而且可以先支付50万元酬金。这个条件一开出,小李立马满口答应下来。

  到了第二天约定的时间,小李的电话准时响起。对方称已经到了鹤岗并找了一家酒店住下,晚上就能见面,并让小李先办一张银行卡,方便事后打钱。在去酒店的途中,小李又接到一个短信,内容是一个银行账号,要求小李往这个账号上打200元钱,说这是汇钱的手续费。小李下车后,又按照对方的要求存进去200元钱。随后,一名男子给小李打来电话,自称是女子雇的律师,负责跟小李谈这件事。

  男子说,因为自己的委托人是女性,需要小李交安全费。另外,他们的事不能让对方的老公知道,还需要交一些保证费等费用,共计3000元钱。男子还说,只要事成了,这些钱都会退还给小李。

  就这样,小李汇完3000元后,突然觉着这事有些蹊跷,此时,男子又打来电话,让他再汇5000元钱。听到这里,小李知道自己受骗了,赶紧拨打报警电话,让民警去酒店抓人,结果查无此人。

  警方析案:“财色兼收”都是骗成年男性要小心

  哈市警方表示,此类“财色双诱”诈骗短信最为常见,大多成年男性会动心,短信类型大致如下:“杨某,28岁嫁夫港商,因夫无法生育,为继承家业,想寻健康男士与我共孕,通话谈好,飞你处见面首付定金50万,电话182……”

  警方提醒市民,请冷静想一想就会明白,天上不会随便掉馅饼,联系对方,一定会上当受骗。

  案例二:“复制SIM卡”类短信

  想用复制卡监听丈夫女子被敲诈2500元

  近两个月来,哈市42岁的乔女士发现丈夫接电话时总背着自己,便产生疑心。想起了手机曾经接到的“复制SIM卡”的短信,可以在对方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听到通话,乔女士马上找出这个短信并打去电话,打算购买一张。

  乔女士说,接电话的是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对方说只要提供手机号码就可以复制出一模一样的SIM卡,随时可以监听通话,还能看到短信内容。听到这里,乔女士心动了,她先是按照对方的要求,先往对方指定的账户上汇入500元作为定金,并告知了对方丈夫的电话号码。随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说还有一种能GPS定位的手机卡,制作费用2000元。乔女士犹豫了一下,“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对方称,可以先把卡复制出来,确认后再付款。过了1个小时,桥女士果然接到了丈夫的手机号码打来的电话,迫切想知道丈夫异样行为真实原因的想法,促使她第二次给对方汇款。

  最后交货时,对方竟然又管乔女士要2000块钱,并威胁说:“你要不给打钱,我就把你复制你老公手机卡的事告诉他!”乔女士考虑再三,担心骗子会无休止的敲诈自己,最终选择了报警。

  警方析案:利用好奇心诈骗被骗钱还伤感情

  哈市警方表示:此类短信以监听、监视他人通话、短信作为诱饵,诱使当事人购买复制SIM卡,并与之进一步接触,随后一笔一笔的骗取财物。单笔诈骗金额较小,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警方提醒,未经他人同意复制其SIM卡,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在没有原卡的基础上,复制SIM卡是十分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号码随意显”的电脑软件,将想要复制的手机号码显示在被害人的手机上,取得信任,再以制作费、加密费等各种费用为借口,诱使对方落入圈套,骗取钱财。

责任编辑:关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