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大突破着重考查语文能力
点评教师:冯岩(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市骨干教师,市课改先进个人)
总的来说,2014新课标语文试卷较之以往更细致,更灵活,更能考查出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更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改的方向。同时,在整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还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突破。
突破一:文言文更注重考查语感理解。这次试卷中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这种题型虽然谈不上新颖,但至少在新课标2卷中是头一次考。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平时多诵读获得。
突破二:诗词鉴赏更注重考查对比辨析。一首唐诗,一首宋诗,将两者放到一起辨析异同,这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虽然考查点还是技巧和情感,但是不能仅停留在问题表面,这体现了新课改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要求。
突破三:名句名篇默写更注重内容理解。这次的默写题考查形式的变化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前句或者后句填空,而是通过给出句意或者情感,让学生揣摩,从而写出恰当的语句。这样情景式的出题方式打破了机械式背诵的藩篱,使默写题更具活力。
突破四:成语题更注重近义词辨析。成语还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但这次考查的是三个语义相近的成语,它们单独看每一个都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放到一起考查,就要细心地分辨语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突破五:语言运用更注重现实生活。这次的两道语言运用类主观题一道是补写句子,一道是图文转换。但今年的图表是一个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不过此题非常接近学生实际,体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当然,学生最关注的应该还是作文。作文材料很简单——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此作文题延续了以往的稳定,关键词明确,逻辑关系明了,材料的内容虽然不是当下热点,但贴近生活,易于展开联想。立意上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进一步引伸,谈对人的关爱、人的独立成长等等。长于议论的可以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谈出自己见解;长于抒情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谈出真情实感。
数学突出考查理解能力计算能力
点评教师:吕兴千(高三数学备课组长)
今年的数学试题考查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高中所学的所有主要内容,而且没有超出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题目。试题体现了“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其中大题全部考查了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小题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区分度合理,有利于高校选拔。今年的数学试题难度分布非常合理,其中小题部分难度与前两年相当,但题目有所创新。如三视图问题与以往相比创新较大;12题把三角函数与导数和恒成立问题结合起来,体现了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原则,可以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大题部分的数列、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三选一这几部分的难度适中,学生容易得分,但与往年相比题目也富于变化,如立体几何理科考查了求体积问题,这在以往新课标卷中没有出现过,概率与统计考查了线性回归直线问题,这也是以往新课标卷没有考查过的,体现了对新教材的新加内容的考查力度,也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两道压轴题20、21题与前两年相比难度有所加大,其中20题的解析几何的计算量较大,而21题导数的前两问与前两年的压轴题难度相当,第三问的思维难度较大,这有利于对尖子生的选拔,也体现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淡化技巧,强调用知识解决问题。试题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选择题(1)、(2)、(3)、(4)、(7)、(8)等,填空题(13)和(15),考查的都是平时常练的题型,有利于稳定考生情绪,也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理想的水平。而在解答题中,每道题均以多问形式出现,其中第一问相对容易,大多数考生能顺利完成,而第二问难度逐渐加大,灵活性渐强,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给个性品质优秀、数学成绩良好的考生留有较大的展示空间。
注重对数学思维及方法的考查。本卷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方法,题目对能力要求较高。其中第6题三视图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12题三角导数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类讨论能力;第16题考查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第17题数列考查了学生的常规题型掌握能力;第18题立体几何考查了学生的逆向解题思维;第19题回归方程考查了实际应用能力;第20题和去年的高考一样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第21题导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体看来,试题在思维和方法上的考查很全面、到位。
2014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对我们今后教学和高考复习的重要启示为:重视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立体构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高中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复习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