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6月9日讯 即使在楼市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位于松北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上院地产项目,依然在4月举行了三期花园洋房的推广活动,同时其4期工程的高层楼盘也已开工建设。开发此项目的众诚置业公司总经理周旭简短地回答了人们的疑惑:“如果一个区域没有潜质,地产项目肯定不会轻易入驻。4期工程开建,就是因为看好科技创新城的未来。”
4月29日,总投资23亿元的“枫叶小镇奥特莱斯”项目在科技创新城复工建设,明年夏天,市民就可以在这里体验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万达文化旅游城、凯利家生活城以及各类具有牵动作用的产业项目,也在这里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未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所展现的,不只是一个经济新区的能量,还有一个生活新区与一个社会新区的美好愿景。
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在科技创新城的规划中,有一个发展目标是“对俄科技合作示范区”。抢占对俄合作桥头堡,是科技创新城未来发展的一个支点,也是其拓展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平台。
作为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的下属企业,哈尔滨盈江科技有限公司的惯性传感器对俄合作项目已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与莫斯科技术物理学院签订了项目开发与生产的协议,并且联合组建了国际联合开发实验室。“在哈尔滨做这个对俄合作项目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公司董事长王玉江解释说,因为是对俄项目,省科技厅拨款70万元支持项目发展,让这个项目在哈尔滨“水到渠成”。他坦言,项目在哈尔滨的良性发展将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王玉江的信心还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去年国务院批准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不仅将哈尔滨定位为沿边开发开放的中心城市,还具体提到哈市新材料、食品、旅游、金融、教育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并确定国家将在投资和产业、财税、外贸、国土资源、金融等方面对沿边开发开放带给予政策支持。
用足政策,不负使命。科技创新城目前已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了国际合作基地与平台。
产城融合的“宜居”范例
丁香花盛开的5月,驱车沿着松花江公路大桥一路向北,空中弥漫的花草清香沁人心脾。走进位于三环路北侧的上院社区,让人感觉自然静谧,一道之隔的万达文化旅游城成为上院最大的升值亮点。
“在这里购房的约一半以上是改善型需求人群”,周旭对记者说,对于购房者来说,买房就是买生活,这里的空气质量好、交通方便、整个新区的配套设施逐渐完善,都是吸引购房者的重要因素。
备受瞩目的万达文化旅游城计划2017年开业,可同时容纳5万名游客,日最大接待量10万人次,预计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直接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届时,整个科技创新城的人气指数必将大幅提升。
产城融合、宜商宜居,实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双重获益,成为人们对科技创新城“宜居”概念的最大憧憬。
未来之城的全方位牵动
投资20亿元的台湾LED城于去年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LED产业园奠基。这座以新能源新科技概念打造的哈尔滨光之城,将形成一站式LED光电产品的发展特区。
“这个项目将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作用”,哈尔滨高新区管委会副巡视员姜元平介绍说,待整个LED产业园区建成后,将陆续引进台湾及世界各地LED光电相关上中下游产业入驻,成为国际知名LED光电基地,以及对俄商贸产品电子商务中心,总产值将达百亿元人民币,创造上万个就业机会。
姜元平认为,依托此类龙头项目形成的产业群,落脚点未必全在科技创新城,上下游企业可能分布于哈尔滨其他地区或是省内其他地方,由此将发挥更大范围的辐射效应。
在高新区规划展馆内,科技创新城的规划沙盘灯光闪烁。如果抛开那些科技创新城早就规划好的功能区的名词,人们可以发现另一种逻辑:沙盘上画出的,不再是一个只追求GDP的经济新区,还是一个人才特区、生活新区、社会新区。就在沙盘灯光亮起的时候,那些区域的边缘也逐一亮了起来,映射在精致的模型上,科技创新城的美好未来也被点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