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6月16日讯 源于对收藏事业的挚爱,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哈尔滨商业大学货币金融史专家张新知教授,在独行中品尝着艰辛与快乐。
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的张新知教授,授课之余痴迷上了钱币收藏及研究。在收藏与研究的过程中,他越发感受到中国历史货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有的教育内涵。于是,一种抢救挖掘、保护弘扬传统货币文化,并以货币文化育人的责任感在心中油然而生。从此,他就像着魔一样忙开了。
1996年,张新知教授将他收藏的自春秋战国至新中国成立数千年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和票证等2000余件藏品捐献出来,创建了全国高校第一家专业性货币金融博物馆。
而后的这些年里,展馆两度移址扩建。每一次扩建都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充实展品,调整体系,撰写说明,排版布展,过度劳累使他的身体受损严重,胃病、冠心病、颈椎痛、风湿关节炎等都找了上来。他的右手抖得厉害,连笔都拿不稳,写字困难,竟然还乐观地指着记录的资料说这是他独创的“张体”字。
而今,张新知教授用常人难以付出的精力和代价把他的货币金融博物馆做得更大更精彩,展馆面积从不足150平方米扩大到近300平方米,展品从最初的2000余件增加至6000余件。建馆迄今,共接待中外各界参观10万余人次。
张新知教授捐建的展馆远近闻名,馆中藏品价值也为人关注。有一年,钱币市场连续火爆,一些藏品的价格上涨惊人。此间有广东、四川、湖北等地的多位搞钱币收藏的私企老板纷纷登门或电话恳谈,愿出巨资购进他馆中的藏品,这对背负重债的张新知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可他却婉言谢绝了。家人、朋友及同事都不理解,问他究竟图啥?他说:“历史文化的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钱有花完的日子,文化却可以代代传承,惠及社会。”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蒙代尔教授在参观展馆时题词说:“对我来说,能够有幸参观贵校货币金融博物馆是件非常激动的事,这个由张新知教授辛勤收集并创建的展馆,在中国及亚洲的货币收藏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精心收藏的纸币就是一本生动的金融及货币历史教科书。”
多年来,张新知教授不以货币金融博物馆为满足,他在挖掘展示,传承弘扬历史文化,践行育人为本的道路上不断开拓,继续搭建新的历史文化教育平台。2009年,他将多年收集、研究和整理出来的民国及伪满洲国时期哈尔滨各种老商业票证及相关珍贵图片等2000余件藏品捐献给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专业性票证展馆——哈尔滨商业票证馆,向祖国六十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今,盛誉之下的张新知教授依然那样恬淡宁静,仍是那般虚怀若谷、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