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5日讯 十月中旬,记者走进垦区宝泉岭、红兴隆、北安、齐齐哈尔等管理局的十几个农场,身临其境感受北大荒人丰收的喜悦。在场院里、晒场上,金灿灿的玉米、水稻堆成一座座小山;在粮食收储中心、水稻加工企业,拉粮卸粮的挂车往来穿梭;在田野上,大马力机车正在进行最后的收获,而大部分经过机车翻耙作业整理后的耕地重新泛出黑色的油光,正在积蓄和孕育新的能量。

哈拉海农场为保证粮食存储安全,3座粮食烘干塔24小时运转,加快玉米脱水烘干作业进度,提高新粮品质。
高产攻关领跑持续增产成新常态
“今年的大丰收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不论是种植户,还是农场领导,说出来都是惊喜和感叹!宝泉岭管局共青农场天津庄16作业站种植户张晓忠今年种植60公顷玉米,平均公顷产量15吨,最高产量17吨!比去年增产四成。种地30年以来头一次看到这么高的产量,他激动得一宿睡不着,粗略一算,能净挣七八十万元。同一个作业站的于富喜更干脆,他家种植的23公顷玉米亩产吨粮,胜券在握的他,不等卖完粮,倒买回一辆小轿车开上啦!
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第三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万亩水稻大地号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区主任孙荣华介绍,过去这里是一片旱田,由于土质黏性大,种植玉米和田菜产量始终上不来。投资1600万元进行旱田改水田后,建成12条支渠,2013年初,8台140大型推土机同时作业,土地平整后每块池田6亩,平整度差在2厘米以内,保证了寸水不漏泥,水肥均匀,有利于增产。去年秋收,这块地公顷平均产量10吨,今年种植的龙粳31,通过高产创建的一系列模式化栽培技术更是达到11吨,比改造前每公顷增收八九千元。
北大荒股份友谊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秀国说:“今年的大丰收,与有利的气象条件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垦区上下多年坚持的‘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现代化大农业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持续的增产能力。”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友谊分公司设立高产创建专项资金,对新品种应用、新耕作模式推广进行补贴,通过资金保障扶持高产创建典型。在高产创建模式化攻关上,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层层落实农时标准、农艺标准,对农户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去年12月,友谊分公司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大专院校毕业生,通过考试290人竞争上岗,其中110名育秧基地技术员指导440户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种植户,真正实现了科技入户,精细耕作、精密播种、精准施肥、精确防控等农艺增产措施落实到位,带动全分公司的高产创建。省农垦总局农业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垦区出现了一大批水稻亩产700公斤、玉米亩产1000公斤、大豆亩产250公斤以上,亩利润1000元以上的高产、高效地号。通过垦区模式攻关和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全局水稻万亩片最高亩产达到767公斤;农业部水稻模式攻关核心区平均亩产达到798.2公斤;11个总局级水稻模式攻关农场核心区亩产均达到750公斤以上。玉米模式攻关核心区亩产1000公斤以上农场有12个,大豆模式攻关核心区亩产达到250公斤以上农场有7个。
大农机领衔巧借天时抢抓农时
在北大荒股份二九〇分公司第五十作业站收获完的玉米地里,农机户郑勇正驾驶着带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机车翻地整地,现在跟他预约整地的农户都排上队了。如今在垦区,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的“三秋”作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检验,春潮秋闹,100%黑色越冬已成为农业增产的关键环节。
今年春天,垦区抓住四月份高温天气,旱田播种、水田插秧普遍提前一周,巧借天时抢抓农时,为各项农事生产赢得了主动。共青农场按照总局的要求,大田播种4月20日开始,28日全部完成,比以往提前一周时间。种田能手张晓忠进一步解释:我们农场本来处在第三、四积温带,抢出7天的农时,生长期等于提前了10~15天,相当于向南挪了一个积温带。农场对农时管理特别严格,每户要交1000元保证金,过去许多人抵触,现在丰收挣钱了,大家对科学化的生产方式都非常认可!
共青农场农业科长曹洪汛介绍,今年全场47万亩耕地粮食总产预计达到34万吨,比上年增产8吨,增幅达30%。他说,抢抓农时环节里,最给力的就是现代化大农机。格兰、马斯其欧等气吸式精密播种机株距误差在毫米以内,出苗一致,可达到每公顷保苗10万株。共青农场耕地以沙壤丘陵为主,通过几年来连续实施黑色越冬、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等措施,土壤有机质得到活化,有机微生物被激活,土壤比过去疏松,透水透光性提高,抗旱抗涝能力增强。特别是实行秸秆还田三年来,每公顷土地可减少氮肥用量100公斤。
友谊分公司第三管理区主任孙荣华深有同感,他说:“水稻从智能化浸种催芽,到高效插秧密植,再到飞机航化喷施叶面营养肥,每一样增产措施都离不开现代化大农机。”
截至目前,省农垦总局今年共完成农机更新26亿元,推广各类大型先进机械3.5万台件。重点推广应用了大马力深松技术、免耕精量播种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技术、卫星导航和农机信息化管理技术、农作物秸秆根茬处理技术、植保机械化技术和航化作业技术等十余项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大中型拖拉机4100台、免耕精量播种机375台、水田搅浆整地机1936台、自动导航驾驶设备282台、水稻高性能插秧机1000台、水田撒肥机834台、水稻电动播种机2805台、大型智能芽种生产程控设备103套、钢骨架大棚11685栋、其它机械9000余台套。还通过美贷项目,购置34架农用飞机,目前,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拥有飞机总数已达到87架。
基础设施跟进储加销破解卖粮难
今年的粮食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专门在地头等粮的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通达商贸公司的滕玉全最有发言权:“今年啊,水稻不用看出米率,玉米不用测容重,全部达到国家二等粮以上标准。在地头,只需测一下水分,就一手交粮一手点钱啦!”
滕玉全告诉记者,从9月18日秋收开始,不到一个月已经收购秋粮1.5万吨,特别是眼下玉米集中收获期,“五天睡了不到四小时,不分昼夜在现场装车、付款。每天付出的粮款都在二三百万元。”今年不仅粮食大丰收,粮价也比往年好,玉米几天一个价,从每吨1550元到1580元,好的给到1620元。老滕感慨,今年的粮食不愁卖,得益于周边新建的大型仓储设施。
在红兴隆管局五九七农场工业园区内,一个占地46万平方米的粮食仓储中心让人叹为观止。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红兴隆农垦弘盛粮食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在这里兴建,拥有年加工10万吨的大米加工生产线,拥有日烘干1000吨烘干塔2座、500吨烘干塔2座,内设5条铁路专用线,总长达到7.5公里,每天都有散粮专列从这里开往广东、江西、河北等地和沿海港口,已成为辐射双鸭山等周边地区的粮食集散“内陆港”。
正在这里卖粮的五九七农场种植户王九玉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植20公顷水稻,每公顷产量突破10.5吨。“守着这么大的粮食企业,最受益的就是农户。这里不压等、不压价,当天送粮第二天打款。我交的水稻扣完杂、水后,每斤1.54元,比卖给粮贩高出三四分钱,保守算,今年能净挣2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苏安龙介绍,仅10月18日当天统计,送粮车410辆,收粮15万吨。
在西部,北安管局的龙镇农场拥有烘干塔8座,仓储能力达到60万吨,地方烘干塔1座,仓储能力25万吨,在辖区内仓储能力累计达到85万吨,日处理烘干能力超过1万吨,强大的烘干和仓储能力为加快玉米收货进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查哈阳农场是垦区西部水稻大场,今年,水稻获得大丰收,总产达到了44万吨。农场副场长安宏宇介绍:“目前全场水稻已经销售一半多,每斤能卖1.55元,比周边其他地方高出5分钱。农场有22家大米加工企业,还自发成立了米业协会,促进了农场的水稻销售。”在金星米业加工车间,两条生产线正在轰隆隆地加工大米,一袋袋新米通过传送带被装到货车上。“我们每天能加工大米200吨,10月2日就开机了,今年已经加工大米近5000吨,基本上销售一空。”总经理张泽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