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更能体会家庭的温馨与踏实。
东北网11月5日讯 儿媳扔掉的垃圾被婆婆捡回来了;婆婆没舍得扔的饭菜被儿媳偷偷倒掉了;小两口吵架因公婆“围观”导致战势升级……虽然人们能找出无数个不与父母同住的理由,但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婚后与父母同住。
与父母同住的家庭中,是什么将越来越个性的每个人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呢?在那一出又一出轮番上演的“家庭伦理剧”里面,每个人又在自己的角色中体验着怎样的酸甜苦辣呢?
带着这些好奇,记者走进那些人口相对较多,并且有着几辈人的大家庭。
婆婆捡废品,孩子学会了
登峰家园小区居民小静和爱人几年前从林甸县农村来到大庆打工,以前与公公婆婆并不生活在一起。但是2008年小静生了女儿之后,公公婆婆便从农村老家来到小静家帮忙照看孩子。
原本,小静不愿意与公公婆婆一起住,身边的姐妹们也劝小静早点让他们回老家,免得时间长了闹出什么矛盾。但是小静发现,公公婆婆如果走了,不是她要辞掉工作,就是让婆婆把女儿带回农村。既舍不得自己的工作,更加舍不得女儿,小静唯一的选择就是将婆婆留在身边。
小静心想,既然是自己需要婆婆帮忙照看孩子,所以生活中尽可能地什么都听婆婆的。但是,最让小静不能容忍的就是,婆婆总是往家里捡一些矿泉水瓶或是旧报纸等废品。一次,竟还将一个别人家不要的旧沙发搬回家里。为此,小静没少跟丈夫在背后唠叨,但是丈夫的劝说根本起不到作用,婆婆还是照捡不误。
一个周末,小静带女儿去公园玩,发现女儿对路边的矿泉水瓶非常感兴趣,并且非要捡了拿回家,说是奶奶喜欢,不让捡孩子就不停地哭闹。那次回到家,小静终于忍不住就捡废品这件事儿跟婆婆进行了“深入地交淡”。
听说孙女也被“传染”得爱捡废品了,小静的婆婆终于有所“收敛”,带孩子外出时再也不捡废品了。
搬家扔旧鞋,公公又捡回
与公婆同住多年的张女士,也有很多与公婆一起生活时哭笑不得的尴尬事儿。
一次,张女士家搬家,在收拾旧物时,张女士发现公公的一双鞋已经很旧并且多年不穿,于是自作主张将鞋子放在老房子里,打算和其他废品一起扔掉。知道公公很有可能会舍不得,于是张女士将扔掉鞋子的事悄悄隐瞒了,盼望着公公的记性没有那么好,不要想起那双鞋。
但让张女士没想到的是,搬到新家摆放东西的时候,公公一下子就发现自己的那双鞋不见了,并坚信一定是落在老房子里忘记带过来。张女士和爱人再三劝说也不管用,老人还是执着地跑到老房子里,找回了张女士打算扔掉的那双鞋,弄得张女士和爱人哭笑不得。
张女士的婆婆特别喜欢养些花花草草,婆婆每次外出张女士都特别精心地照顾那些花草,生怕那些花草出了什么状况婆婆回来会不高兴,但让张女士头疼的是,婆婆不在家时那些花草还经常出状况,弄得她特别不好意思。张女士感慨地说,要是不与公婆住在一起,即使花死了也不会有这些担心了。
不敢大声吵,觉得很憋屈
小刘婚后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已经8年了,比起和婆婆一起生活的儿媳妇,小刘一直觉得自己或许更幸福一些。但不管怎么说,与老人一起生活,也总是会有一些磕磕碰碰。
小刘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让她感到最憋屈的事儿,就是不能和老公大声吵架。小刘还清楚地记得,婚后不久一次与老公激烈争吵时,竟然把父亲气犯了心脏病。小两口早就和好了,父亲还没出院。
此后,每次和老公有摩擦或是矛盾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小刘都是尽可能地选择在外面吵,吵完了再回家。在家里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悄悄地把老公叫到单独的房间里,小声吵架。但是小刘说:“小声吵架的滋味儿真难受,有时候真是想痛痛快快吵次架。”
最近,小刘又发现父母在背着她干一件什么事儿,两人总在自己屋里小声地偷偷说话。直到小刘打扫房间,在父母床下发现了8000多元钱的传销药品。问了之后才知道,老人买回药后也知道上当了,但是卖给他们药的人已经找不到了,老两口也正在为这事着急上火。
为了不让父母上火,小刘说找朋友可以帮忙退药,于是把父母买来的8000多元钱的药扔进垃圾桶里,自己从银行里取了8000多元钱交给父母,说是退回的药钱。
虽有尴尬时,但也乐相随
当然,与老人一起生活,除了不方便与磕碰,也有着这样或那样单独生活的小两口们体会不到的好处。
小静说,婆婆虽然爱往家里捡废品,但她除了每天照看孩子外,还将家里的一日三餐以及家务全包了,这样小静和老公工作时就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2013年年终,小静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员工,小静觉得她的这份荣誉里面也有婆婆的一份功劳。
与公婆一起生活的张女士,多年来也已经习惯了那种大家庭的温馨,公婆每次外出时间稍长一点,她甚至有些不习惯,盼望着他们能早点儿回来。
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小刘,虽然一直没能实现与老公痛痛快快吵次架的愿望,但是已过而立之年的她,在家里还是每天被父母宠爱着。工作中累了、烦了,回到家里跟父母唠叨唠叨,被他们开导开导也就好了。
总之,那些与父母一起住着的年轻人们,常常会觉得与老人一起生活的那个家才更温馨更踏实。虽然和父母一起生活着的年轻人们,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堆大家一起生活的尴尬事儿,但大家也都在这些磕磕磕碰碰中学会了宽容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