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弟弟给失明哥哥读报纸 46年如一日
2014-11-09 20:54:39 来源:大庆网  作者:艾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9日讯 “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台湾盲人歌手萧煌奇,用这首《你是我的眼》,讲述了女友对自己的照顾。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歌曲,红遍了大江南北。

  其实在咱们身边,发生过比这首歌还感人的事儿。古稀老人张永武,照顾失明哥哥46年,演绎了大庆版的《你是我的眼》。

一想起哥哥,张永武就控制不住眼泪。

  为弟弟求学哥顶撞爷爷

  张永武,今年72岁。老家在双城下面的农村。哥哥大他12岁,名叫张永文。哥哥4岁那年,染上了可怕的麻疹,持续高烧。不久,张永文眼前一片漆黑,再也看不到光明。打记事起,身边小朋友就嘲笑张永武,说他有个瞎哥哥。人家一说,张永武很难堪。

  哥哥刚一靠过来,他就大声喊:离远点。听了这话,哥哥总是嘿嘿一乐,从来不怒不火。刚上小学时,家里又遭遇不幸,张永武的父亲去世了。整个家,只靠体弱的妈妈支撑。她不但要照顾失明的哥哥,还要照顾上学的他。邻居们感叹:这个家的日子可咋过?

  小学毕业后,张永武的爷爷发话了:家里这么难,别让永武继续念了,回来当个劳力,帮帮家里吧。一直以来,爷爷的话没人敢说“不”字。可这一次,有一个人没同意。站出来的,居然是哥哥。他跟爷爷说,弟弟不一样,弟弟爱学习,只有学习好,才能跳出农村,才能有出息。道理,谁都会讲,可眼前的困难怎么办?看大家没应答,张永武掀开衣服,拿刀戳着胸膛喊:“我卖血、卖肾也要供弟弟把书念下去。”

  那一刻,全家人惊呆了。难受了好几天,以为自己要辍学的张永武,感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爷爷也哭了,眼泪顺着眼角落在了嘴边的烟袋杆上。那天晚上,张永武一宿没睡。他拿着小棍在地上划拉,院子里写满了“哥哥,谢谢你”。

  帮人扒苞米为弟换凉席

  初中,在离村很远的县城。张永武离开那天,哥哥坚持要去送。后来,他扶着哥哥说:“哥,回去吧,走太远了,你该找不到家了。”哥哥点头答应了。

  张永武自己走了一会儿,不放心,又返了回来。他发现,哥哥还在那站着,侧着耳朵听路前方的动静。“哥,你要不回,我也不走,错过了客车,你可要负责。”张永武说。哥哥笑了笑,返身往回走。张永武确实争气,刚上初一,他就拿到最高助学金。有了这笔钱,吃饭、住宿加上书本费,全够了。

  学习上,他次次考试拿第一。那所初中的校长,把他当重点苗子培养。张永武学习好,村里人都知道。这事的“宣传员”,就是哥哥张永文。跟人唠嗑时,他拐弯抹角提到弟弟,伸出拇指夸弟弟是全县第一。弟弟回来了,他问寒又问暖。弟弟说宿舍冷,他就找母亲,让母亲给做个鸡毛褥子。

  母亲说,没有鸡毛。他拄个盲棍,挨家跟人要。三伏天,他怕弟弟热,求人做苇席。人家告诉他,得等到秋后做,但秋后没时间,还得扒苞米。为了让人家腾出手来做苇席,他当义工,扒了一秋天苞米。张永文对弟弟的好,全村人看在眼里。有人问他,你对你弟弟这么好,你弟弟出息了能管你吗?

  张永文说:“我想读书读不了,弟弟帮我圆了梦,他是我的念想,他有出息,比我能看见东西还高兴。”张永武回家时,有人旁敲侧击问他:“你跳出农村了,你娘和你哥咋办?”张永武的回答很干脆:“以后我在哪,我娘我哥就在哪。”3年后,张永武考进了哈尔滨石油专科学校。

  1960年,他作为学生军,参加了石油大会战,毕业后留在了大庆。1967年,张永武结了婚,分到了自己的房子,他把妈妈和哥哥也接到了大庆。

  只要有我的就有我哥的

  有句老话,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上班后,张永武常说,是哥哥给了他今天的一切。处对象时,他明确跟女方讲,结婚后要跟婆婆、大伯哥住一块。终于,一个叫王玉华的姑娘,深深爱上了张永武,义无反顾跟他结合了。母亲、哥哥没城市户口,吃喝没人管,俩人口粮要四个人分。直到婆婆和大伯哥落了城市户口,生活才有好转。

  起初,婆婆和哥哥过意不去,曾想搬回农村。一天晚上,王玉华当着大家的面说出了心里话:“妈身体不好,哥看不到东西,回去了,我们不放心。你们在这又能照顾孩子,又能照看屋子,你们是在帮我们,不是添麻烦。”这番话,张永武听了,心里暖乎乎的。

  哥哥虽然看不见,可有拿手活。他的手、耳,特别灵敏。一次停水,王玉华没有拧紧水龙头。半夜来水时,大家睡得都很沉。幸好哥哥听见了,及时关了水阀。哥哥洗碗,省水又干净。王玉华问大哥,怎么看不见还洗得这么干净?张永文说:“我就是正常洗啊,手摸一圈,脏东西就掉了。”

  到后来,别人洗碗,哥哥不放心。几十年来,家里洗碗的活全由他负责。哥哥还会针线活,而且比正常人缝得还板正。袜子打补丁、冬天做棉裤,哥哥全能弄,做得还特别好。给人按摩,更是一绝。

  张永武说,他们搞规划的要经常熬夜,颈椎病成了职业病。可他从来没犯过,因为家里有专业的按摩师。1984年,张永武母亲染上了重病。张永武知道,妈妈已经不行了。临终前那几天,母亲说不出话来,一直瞅着张永武。张永武明白了,握着母亲的手说:“妈,您放心,只要有我的,就有我哥的。”第二天,母亲去世了。

  弟弟就是我的那双眼睛

  其实,从哥哥进家门那天起,张永武就是哥哥的那双眼。哥哥爱吃鱼。每次吃鱼时,张永武都要把刺挑出来,再把鱼肉夹到哥哥碗里。哥哥喜欢晒太阳。每天中午,只要时间允许,他都要回家,领着哥哥到外面晒太阳。后来,单位分房子。像张永武这样的老员工,能分到不错的楼层。

  为了哥哥,张永武选择了一楼。哥哥爱听收音机。46年来,哥哥听坏了10多台收音机。孩子们长大后,年年给他换新的收音机。哥哥爱听健康养生栏目。

  张永武说,他很喜欢《百湖小偏方》。每次报纸出来,张永武都给他念。即便岁数大了,他的记忆力也特别好,一些常用又简单的方子,他听一遍就能记住。有一次,孩子得上了痔疮。他在一旁,顺口说出个偏方。孩子用后,还真见效了。哥哥爱干净。

  每周,张永武都要给哥哥搓澡。有时,张永武忘了,老伴会主动提醒他。后来,洗澡的任务,被张永武上初中的大儿子接管了。每到周末,大侄子还没到家,张永文就早早地把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准备好了。一听到脚步声,他就乐呵呵地喊:“走啊,大侄子,洗澡去。”

  走出浴池,看到大伯一脸陶醉的样子,调皮的侄子总会问大伯:“啥感觉?”张永文大声地说:“侄子孝顺,我幸福啊!”

  多年以后,小侄子又当起了大伯的“小拐棍”,负责带着大伯洗澡。老哥俩有个姐姐,住在哈尔滨。有段时间,姐姐身体不好,张永武要去看姐姐。张永文也惦记,但不好意思麻烦弟弟。弟弟看出哥哥的心思,便主动提出带他去了哈尔滨。姐姐对他说:“你也看不见,你来干啥呀?”哥哥回一句:“永武就是我的那双眼。”

  退休后,很多老两口都会出去旅旅游。40多年来,张永武和王玉华却从来没出过远门。他们怕自己一走开,哥哥没人照看。

  40多年来,作为弟媳妇的王玉华,从没说过大伯哥一句不好的话。很多人劝她:“你们俩岁数也大了,跟你家老张说说,把大伯哥送到养老院吧,那里有专人伺候,你俩也省心。”可无论别人怎么说,把哥哥送走的事,王玉华从来也没提过。她对孩子们说,如果他们老两口先走了,也不能把大伯送到别处去。

  看到收音机眼泪往下掉

  今年8月份,身体一向结实的张永文因脑出血住进医院。第二天,他就“走”了。大家哭成一团。张永武拉着哥哥的手失声痛哭:“哥哥该再享几年福啊!”哥哥在时,张永武报了个葫芦丝班。回家后,就吹给哥哥听。听完一曲,哥哥会大声叫好,说再来一遍。自打哥哥走后,再也没吹过。因为,拿起葫芦丝,他就想哥哥。哥哥的房间,他很少进去。

  每次看到哥哥的收音机,眼泪就噼里啪啦往下掉。没人时,他摸着收音机喊:“哥,我想你。我还没当够你的弟弟。”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