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黑龙江省无臂设计师夏虹:教APEC“太太团”剪福字
2014-11-13 15:23:54 来源:生活报  作者:曲显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13日讯 11日早,北京一趟从市郊发出的公交车上,30岁的夏虹紧倚着一根栏杆,一个刹车让她一个趔趄撞上身边的乘客,大家这才注意到她空瘪的袖管。前一天刚刚结束为参加APEC部分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进行剪纸展示,夏虹的生活又回归平静。但新闻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拥抱的这位无臂女子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像精致的刻刀只有握在灵巧者的手中,才能展露其雕琢的锋芒一样,那些巧匠无疑都有一双精巧漂亮的手。但对夏虹来说,当双臂被命运的绳索无情缚住,她仍固执地用双脚刻画自己敞开双臂的模样。

  报考大学遇“特殊考试”她展示用脚倒开水

  仍是1995年夏天,夏虹遇到一位改变她一生的人。大庆一位爱心人士陈景波在报纸上看到一张夏虹用脚写字的照片,便寄给她一封鼓励的信:“风雨之后见彩虹,拼搏才是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此后,两人开始长期的书信交流,而夏虹每次还会在信中附上一幅画,陈景波因此建议她找一所学校学习美术。

  正是在陈景波的资助下,1999年11月,夏虹通过黑龙江省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特批,正式成为该校广告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而校方还减半她的学费,并减免部分生活费。“其实在录取前,学校对我还有一次考试。就是在报道的当天,用单脚拎起水壶,在王英海院长和老师们面前的六只水杯倒满开水,为了证明我可以自理。好在我都轻松搞定!”不过,因为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夏虹只能脚拿画笔从线条练起……一个月以后,夏虹才完成第一幅画。但她体会到,只要努力去做,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生活上,穿衣、吃饭、洗脸、梳头、写字,夏虹都独立完成。在学院里她是学生会干部,也是广播站编辑和主持人,她的乐观和开朗感染了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她并给予帮助,毕业之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报道了她的经历。

  三次坎坷求职经历让她更乐观坚强

  就在夏虹学业将满时,母亲患了癌症,谋生的重担压在这位无臂女孩肩头。而随后的求职路上,有些企业竟要利用她的“残缺”赚取利益,面对丰厚待遇,她对梦想从未妥协。

  夏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市的一家小型服装厂,他们说要请夏虹设计旗袍的文样图案,2003年7月,夏虹独自来到上海。可就职后,她发现对方只不过是想借着她的名气来炒作。一个月后,她决定离开,而对方却只给了她250元工资。

  2004年3月,哈尔滨又有一家设计公司聘请夏虹做平面设计师。但实际工作后,老板却是让她负责接待工作。为此她找老板沟通,对方却提出与她合作经营公司的想法。“残疾人办企业可以免一定的税收,而且我去谈业务,会从客户的同情中获益。”夏虹说,老板的话让她感到羞耻,她第二次辞去工作。

  同年11月,夏虹终于找到一份话务员的工作。工作中,没有双臂的她每天要用肩膀夹着话筒,回想那种疼痛,夏虹至今都记忆犹新。面对肢体残缺带来的无奈,夏虹只能辞职。“一个残疾人想要和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真是太难了。”三次坎坷的求职经历,让当时的夏虹深有体会。但如今,夏虹更多了对那段求职经历的感激。“尽管辞职把我逼入身无分文的绝境,但我没有丢失尊严,我会变得更加乐观、坚强。”

  学习剪纸热心公益APEC“太太团”面前展绝技

  正在夏虹为生计奔波时,她的人生迎来又一个重要的节点。2005年春节,黑龙江媒体播放了一期有关夏虹的专题节目,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文字编辑,杜海龙回黑龙江探亲看到夏虹的故事后,他被深深地感动了。经历了求爱、拒绝、沟通……2006年5月1日,,两人喜结连理,如今他们的儿子6岁了。

  收获家庭的幸福,夏虹的事业同样迎来转机。从2010年起,夏虹开始学习剪纸,当年5月,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大厅,她精湛的剪纸和针织才艺引来无数中外友人的喝彩;此外,夏虹还在一系列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大奖。2011年7月,夏虹和爱人开办北京弘义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把工作室收益的5%,拿出来帮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及像残疾人。每周,她都会到养老院、福利院做义工,同时义务教孩子们剪纸。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夏虹的经历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而她也成了剪纸圈公认的巧匠。今年8月,北京市残联通知夏虹向APEC“太太团”展示剪纸技能。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幅由和平鸽、康乃馨及心形图案构成的剪纸创作——“同在蓝天下”。本月1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及部分参加APEC的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现场观摩残疾人才艺展示,在发现夏虹和她面前生动的剪纸作品后,夫人们甚至直接越过排在前面的一个展台,来观摩她的剪纸。

  仅仅几分钟,夏虹便用脚创作出40厘米见方的剪纸作品。“我用脚将剪纸的一角递给彭丽媛,我们一起向大家展示了作品,到场的夫人们都鼓掌称赞!”夏虹回忆,她还和张海迪提议,教夫人们学习中国剪纸,并将印有蝴蝶图案的红纸分给大家练习。“马来西亚总理夫人让翻译告诉我,希望我到马来西亚教剪纸。”

  夏虹回忆,彭丽媛还将她事先剪好的“福”字,送给在场的夫人们,边送边用英语向她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福”字的寓意。简短的互动后,夫人们到下个展台观摩,而彭丽媛又折回来拥抱夏虹:“听说你现在在做很多公益的事情,非常棒!”

  仍想上学她用脚练字磨出血泡

  夏虹出生在我省绥棱县长山乡一个小山村。1985年5月15日,7岁的夏虹和姥爷回家时,被一辆货车撞倒,失去双臂的生活由此开始。“送医途中,我被姥爷从昏迷中叫醒,而他身穿的白衬衣染满我的血迹。”夏虹说,出院,自己像个从火星来的孩子,重新学吃穿住行。学走路时,她常大头朝下摔倒,所以她留起刘海儿,挡住额头的伤疤。回忆那段经历,夏虹用八个字形容:转身就倒,快走摔跤。

  跌跌撞撞中,夏虹终于能够平稳行走。但让父母意外的是,夏虹竟提出想上学。“当时爸爸写了‘上学’两个字,说如果我能照着写下来,就答应让我上学。”为此,她用嘴咬着笔练了十多天,连嘴皮都磨破了,却还是写不好。在妈妈的建议下,她又开始用脚练字。时间长了,脚趾间磨出血泡,右脚写疼就换左脚,直到最后把“上学”歪歪扭扭地写出来了,她才如愿走进课堂。

  夏虹读了4年半小学,还是无奈辍学,但她并没放弃学习,字典成了她的“家教”。每天学10个生字,5个成语或6个生词……三年多的时间,夏虹靠着自学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课程。

  夏虹在剪纸比赛中

  备战运动会她早起苦练三个月

  “送你一片红叶,也许你会认为它并不完美,但它却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所以人们才为你陶醉。” 1995年,被夏虹定义为她人生的拐点。而这首诗,也正是在那一年,她在报刊上发表的第一首诗歌《红叶》,那时起她开始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各级报刊杂志的常客。

  同年5月,夏虹接到代表绥化地区参加黑龙江省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的通知。为备战,从未进行过系统训练的她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锻炼,3个月没脱衣服睡觉,在她身上,至今还有一块训练留下的伤疤。而这样的付出,换来800米、400米和跳远项目的三块金牌。也正是有了那段冠军经历,夏虹不再为自己肢体上的残缺而自卑。在后来的两次省残疾人运动会和一次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她都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