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2014-11-16 15:29:25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6日讯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暨中国林科院黑龙江分院,始建于1956年,是从事林业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技术研究的公益型研究机构。下设林业科学、木材科学、森林保护、林副特产、森林工程与环境科学以及野生动物6个省级研究所;拥有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丽林、江山娇、平山野生动物实验场及肇东实验站5个省属科技成果实验示范基地。近年来,在省森工总局的领导和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省林科院及所属各研究所和实验基地不断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报工作,并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开展专利资金立项和使用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利资金项目实施情况

  2011年,省林科院被省知识产权局列为高校院所专利资金项目支持单位,将支持重点确定为促进建立健全职能明晰、职责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制度,促进其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引领自主创新、专利创造的龙头作用,大幅拉升专利申请量。此后,省知识产权局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省林科院专利申报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在专利资金立项和使用上提供了充分保障。

  为强化知识产权的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省林科院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院下属各研究所的知识产权工作由所长负责,科技科长为联络员。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先后多次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培训,并印发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资料,提高了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在林业动植物新品种及生物技术领域、森林工程领域、森林保护领域、木材科学领域、林副特产深加工领域培养了科技创新团队5个,大幅提高了专利申报的数量和质量。三是为了提高全院科技人员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科技创新,每年各举办两次知识产权培训班。四是建立了创造创新科技成果库,筛选了多个优秀科研成果,印发了《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应用技术成果汇编》,并定期在省林科院网站主页发布成果及专利相关信息,促进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和转让。制定了《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11-2020)》,鼓励并推动科技人员以科研成果参股经营,加大对优秀知识产权的奖励。五是更新了一批办公设备,改善了工作条件,开通了电子申请,使科研人员能够以新技术方式申报专利。近两年,省林科院申请发明专利15件,31件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实用新型25件,发明6件。

  2010年至今,省林科院林业所在多年育种研究工作基础上,对适合林业发展需求、品质优良,已完成区域化试验的部分新品种申请品种审定,经过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查验及会议评审,有包括山地杨树新品种山×银山1132、银×山1333、中美山杨1号、中美山杨2号、中美山杨3号、平原杨树新品种黑小2号、美黑3号、针叶树新品种青山杂种落叶松实生种子园种子、青山樟子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种子、青山长白落叶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种子在内的10个林木品种通过了审定,成效较为明显。森保所在防火装备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中风力灭火机、水枪、避火罩等技术市场转化率比较高,为森林资源保护打下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管理难。省林科院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挂靠在科技处,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专业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而科技主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有效地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

  2.专利技术保护难。省林科院是以林业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林业科研单位,由于林业科研的特殊性,使省林科院林业科研成果大部分属于实用技术,缺少高精尖,科技含量不是很高,经过科研人员多年辛苦研制的成果,极易被无偿使用。同时,对于一些已被授权的专利,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转化报酬,还要交纳一定金额的专利申请、保护费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科研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影响了省林科院专利的申报数量。

  3.专利技术转化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利益,而科研院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则不同,其目标在于建立起与知识产权制度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通过规划指导、组织落实和管理模式达到防止知识产权流失,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提高科研起点,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而促进成果转化和知识利用,是不具有营利性质的,广大科研人员主动性不强,制约了省林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