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8日讯 记者从市第一专科医院获悉,最近3年该院每年“双11”后一周左右总会收治几位“网购成瘾”的女性。心理专家张聪沛提醒,收货后别为买的东西不实用过度懊悔,应学会理性购物,避免“双11”后出现情绪综合征。
“网购狂”媳妇
买一宿花7万
“您给看看她是不是精神病啊!她月薪3000元,‘双11’一晚上就花7万多元,光给我买鞋就买了5双。再这样我俩就离婚!”这是去年“双11”后一周,心理专家张聪沛在门诊遇到的一幕。
“离就离,反正我没错。”看到妻子“决不认错”,张聪沛心里有谱儿了。
“这就像男人有烟瘾,女人会购物成瘾,都是一种心理障碍。”张聪沛解释说,购物成瘾会给人带来心理依赖,就像有烟瘾的男人不抽烟就无所适从,而女人不买东西就“心里空的慌”。
商家“心理战”
女性是输家
近几年,因网购导致家庭不和的夫妻越来越多,中青年女性网购成瘾已成为不少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男性的心理特征相对稳定,不易被诱导也不易冲动,女性则恰恰相反。”张聪沛认为,女性易“网购成瘾”是由男女的心理特征和中国的家庭生活特点决定的。
大多数家庭都是女性掌管财权,在“双11”这样的大型营销活动中,商家利用人的心理特点大肆炒作,用提前近两周的心理预期准备来“吊胃口”,大部分女性都会输在这场“心理战”上。
不要过度后悔
以免影响生活
“网购成瘾其实是一种一过性心理障碍,等到货物到手了、闲置了,人就清醒了。”张聪沛说,网购成瘾这种心理障碍会在大肆购物后出现一段“理性懊悔期”,引起女性的大幅心理波动甚至导致家庭矛盾。
张聪沛表示,“剁手族”应为“瞎买”不实用的物品接受教训,学会理性购物,但不要过度后悔、懊恼而影响正常生活。对于商家频繁炒作的“购物节”,购物者会很快开始冷静,并从中审视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是否实用,逐渐进入心理“不应期”。
专家建议
对于如何避免网购成瘾,张聪沛为女性开出了限定金额的“药方”。他建议学生、中青年女性根据自己的月收入设置月消费上限,一旦购物达到这个金额就停止购物。如果始终停不下来,就要到心理科“看看”了。
张聪沛认为,只要网上购物不超出自己的收入范围、实用范围,就无须修正。一旦购物带来情绪改变,出现焦虑、紧张、重复行为,影响家庭生活、改变生活方式,甚至无法工作就必须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