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1月4日讯 1月2日13时许,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南头日杂物品仓库发生火灾。截至记者发稿时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在火灾持续的24小时里,派出所民警、社区干部、商家和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救援,两千名群众得到疏散、一千份早餐免费提供……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温暖了每个人的心,诠释了灾难面前冰城人的坚强与无私。

人均爬楼近百层
70名民警疏散居民549户
一天一宿,东莱派出所全体民警不曾合眼。“3日13时得知火灾发生后,我们就赶到现场,对过火居民楼内37个单元的居民进行疏散。”徐远涛说,他们挨家挨户通知,高密度的劝导和疏散,依然有人不肯离去。
2日20时许,消防官兵发现着火的仓库里还有人在,便通知派出所进行疏散。徐远涛等人再次冲进火灾现场时,发现五六个人正在搬货,徐远涛情急之下大喊:“是命重要还是货重要?”说完拽着货主往外跑。
当天21时许,南头道街4—2号2单元803室一对老夫妇带着4岁的外孙女迟迟不肯离开现场,民警几次劝阻,老人都不肯开门,最终火势蔓延,一家三口被困家中。求生的本能让两位老人敲碎窗户挥动白毛巾求助,此时徐远涛和两名民警发现老人家所在单元的平台已经坍塌,他们只能寻求消防队救援。最终,消防队员用云梯接下老少三口人,几分钟后,4—2号楼轰然倒塌。
现场,有的居民担心家中财物不肯离开,民警背着拄拐大娘带着宠物狗和她打包的细软从9楼跑下;有的居民身患残疾行动不便,民警从断电的20层高楼上将体重200多斤的居民抬下……据悉,火灾发生后全市14个派出所增援东莱派出所,近70名民警平均每人爬楼近百层,最终将37个单元549户2200余名居民全部疏散,无人伤亡。
安置受灾群众
13个工作组登记居民情况
东莱街道办事处书记刘德艳和50余名同事们的24小时是这样度过的:对火灾发生区域进行交通疏导,对居民进行疏散、反复排查,负责受灾居民登记与安置。据刘书记介绍,倒塌楼房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造,1999年进户,2日晚发生坍塌的共7个单元,涉及住户约150户。
在南头道街67号临时安置点里,办事处工作人员被分配到13个工作组里,与公安民警、区安全局工作人员一起,对2000余名居民情况进行登记。在临时安置点记者看到,不少受灾居民都在相互鼓励、相互安慰。“我的很多货物都在里面,保守估计损失几百万,心里也难受,可听说消防战士为了挽救我们的财产牺牲了,我更心痛,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听从安排,别给政府添乱。”居民陈先生的一席话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家住南头道街4—1号12单元901室的王雄,听从社区干部的劝说及时离开了居民楼,3日,在东莱社区主任修莹的安排下住进了昱昊旅馆。截至3日16时,东莱社区将49户受灾居民安置在10家旅店里。
3日13时许,民政部门紧急调拨了500套棉衣棉裤和1000条棉被,社区按照群众受灾程度安排物资发放工作。
备下爱心早餐
老街砂锅居歇业迎官兵
“老街砂锅居”与火灾现场一街之隔,店主李翠芹在火灾发生当晚目睹了整个过程,当天她还招呼部分受灾居民到店里歇脚避寒。
“遇难的消防官兵都是年纪轻轻的孩子,就这么牺牲了!”2日晚,回想起那一幕,李翠芹久久不能入睡,在浓烟中穿行的消防官兵身影、寻找战友时声嘶力竭的呼喊……始终萦绕在李翠芹的心头。与丈夫商量后,李翠芹决定第二天不营业,砂锅一律免费。发生火灾后,周边地区的燃气供应被掐断,李翠芹从北三道街总店调来燃气罐,先由总店准备砂锅老汤底料和食材开车运过来,6点钟开始做饭,7点钟准备好200余份砂锅后,李翠芹走出店门,对在现场忙碌的官兵说:“忙了一宿都累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早餐,都是免费的,快进来暖暖胃、歇歇脚吧!”
3日早上,李翠芹准备的第一批爱心餐很快发光,当有官兵掏钱付款时被李大姐婉言谢绝。在店里,李翠芹的丈夫不断招呼官兵进店休息。李翠芹告诉记者,丈夫刚做完肠息肉手术,担心妻子忙不过来,拖着病体赶过来,想为现场忙碌的救援人员尽一份心意。据了解,老街砂锅居平均一天可以售卖700份砂锅,但3日13时许,砂锅的供应量已经超额,尽管如此,李翠芹还是叮嘱员工再做一份,越多越好。一天下来,老街砂锅居为官兵提供了近千份砂锅和饭菜。
爱心互助仍在继续,更多人加入到送温暖行动中:当得知受灾群众无处可去时,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免费提供休息区和姜糖水;当得知社区干部、公安民警滴水未进时,道里的周师傅早早准备了两大桶豆腐脑和200个烧饼蹬着三轮车送到临时安置点……喝着热乎乎的姜糖水,吃着香甜的烧饼,每一个受灾的群众、每一位救灾官兵心里都是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