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结束时,老人挥手送记者。
原标题:当年,女粉匠名扬十里八村,“三寸金莲”救人不含糊
101岁老人讲究一辈子
东北网1月4日讯 灾荒年头,她把好不容易弄到的吃喝,分给即将饿死的邻居。生活中,她热情待人,在老年公寓,家人送给她好吃的,她从不一个人吃,而是分给在场的人或者室友,她把老年公寓当成了自己的家。
“快去割肉包饺子”
这位讲究的老人叫陈兰芳,今年101岁,在萨尔图区唯圣康老年公寓安度晚年。12月18日,记者前往老年公寓采访了她。
公寓护理员郝艳丽说,老人是2012年6月来到老年公寓的,她耳朵不聋,眼睛有些花,但是,报纸上的大字能看清。
走进老人住的房间,老人第一句话就是:“有客人来,我有钱,快去割肉包饺子。”
护理员说:“是,客人来了,割肉包饺子,招待客人不用您的钱!”
护理员说,老人讲究,待人老热情了,凡是看到来人,她就要去割肉包饺子。这还不算,家人送的好吃的,她从不自己吃,谁在跟前儿给谁,要是拒绝,她不乐意。
听说记者要采访,老人特别高兴,她说:“那得换上新衣服。”
护理员从衣柜里拿出新衣服,坐在床边要给老人换,老人抢过去说,她自己能换。于是,老人自己穿,就连衣服扣子,她都一个一个系好。
与室友亲热地聊天。
“刷磨水”救了邻居
记者与老人唠了起来,老人操山东口音,说话快,记者不容易听懂,护理员在一旁当翻译。
据老人讲,她出生在山东烟台农村,生养了两儿一女,当姑娘时就学会了磨绿豆做汤粉的手艺,一直做到73岁,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女粉匠。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全国遭遇严重灾荒,饥饿威胁着陈兰芳一家人,好在她是远近有名的女粉匠,有机会弄点刷磨水,刷磨水含粮食成分,用它煮野菜吃抗饿。一次,邻居老人饿得快不行了,她把好不容易弄到的半盆刷磨水送去了,救了老人的命……
陈兰芳老人与丈夫一起,靠磨绿豆做汤粉养家糊口,她一直干到73岁。
30年前,在大庆工作和生活的大儿子把父母接来,让二位老人享清福,可是,两位老人闲不住,帮着干家务活。
老年公寓里,陈兰芳(中)可招人了,公寓里的老人都爱围着她。
老人牵挂晚辈
20年前,陈兰芳的老伴去世,给她带来很大的影响,后来,她的小儿子和女儿相继离世,家人一直都瞒着她。
大儿子和大儿媳也是60多岁的人了,由于身体不好,自己本身都需要人照顾,还要照顾她,这让她心里很难受。她要求去老年公寓养老,大儿子和儿媳不同意,可是,老人很犟,非得去不可。
老人说,老年公寓有人做饭,有人侍候,家人省心,她自己享福。争执不过,老人来到了老年公寓。
在老年公寓,她可成了大明星,八九十岁的老人愿意围着她,一起与她“想当年”,向她学习养生之道。陈兰芳这个开心,指着自己的“三寸金莲”说,别看它小,73岁的时候,她还能把做绿豆汤粉的小石磨推得悠悠转!
老人的大儿子和大儿媳,还有孙子,每周都来看老人两次,老人每次见到儿子,总说自己好好的,嘱咐儿子,别忘了去医院看病,别忘了吃药,叮嘱孙子把工作干好。
饮食严格自律
提起老人长寿的事,护理员说,老人饮食非常有规律,不吃肉,饭定量,最愿意吃粗粮。
早晨,老人不到5点就起床,晚上8点睡觉,非常有规律。吃喝方面,老人很注意,早晨喝两小碗米粥,吃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玉米面发糕;中午或者晚上,同样不多吃,米饭就吃一平碗,如果护理员把饭盛冒尖了,她一定扒拉出去。
老人不喜欢吃肉,不管是啥肉,她都不吃。如果菜里有肉,她会把肉扒拉出来,规矩地放在盘子边,菜吃得干干净净。
老人还有个习惯就是,她从来不剩饭。每次吃完饭,她都往碗里倒上热水,而后,把热水喝掉,碗不仅一个米粒没有,连一滴水也不剩。
采访结束了,老人要送送记者,记者看老人“三寸金莲”,行走不方便,坚决不让老人下床。
老人恋恋不舍地与记者挥手,一再说:“有空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