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以创城为牵动提升建设管理水平打造魅力城市
2015-01-06 10:59:57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姜雪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三年回眸话‘创城’·大写文明塑新城”系列报道之三

  城市蝶变精雕细琢美如画

  ——哈尔滨以创城为牵动提升建设管理水平打造魅力城市

  哈尔滨日报1月6日讯 天蓝水清,四季美如画;路畅楼靓,一城洁似家——如今的哈尔滨,光洁的马路不见尘土飞扬,精致的牌匾令人赏心悦目,“欧陆范儿”的风貌展示出北国风情……

  三年来,坚实细致的“创城”努力,牵动出冰城的精彩“蝶变”——从整体形象的焕然一新,到城市管理的精细扎实,装配了城市文明的“升级版”哈尔滨,魅力四射,光彩夺目。

  “哈尔滨的变化太大了,处处透出文明和谐之美”。“创城效应”带来哈尔滨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气质的升华,不仅让冰城人自豪,也让外来游客赞叹,更吸引着游子们回望家乡的目光。

  魅力冰城处处“欧陆范儿”

  “家乡太美了。仅仅几年时间,哈尔滨变得让我认不出来了。”这是冰城游子的真情表述。2014年6月,加拿大籍哈尔滨人许明俊回乡后,为冰城的变化而心情激荡,提笔给故乡写了一封“情书”。

  许明俊写道:“几年前回来时,看到城市的陋习、秩序的混乱、环境的脏乱,一度对自己深爱的故乡产生了一种疏离感。但这一回,从机场路沿群力新区驶入市中心,当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沿着古老而美丽的松花江展现在我眼前时,我不禁怦然心动。”

  信中说:“当汽车沿着闹市的小街窄道穿梭时,我更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哪一条道路,无论是哪一个角落,甚至是在旧式的、墙体已经斑驳的矮屋前,也处处整洁、干净,地面上看不到一片碎纸屑……看到家乡在向着现代文明进步,城市的管理者作出踏实的努力,我为家乡感到自豪,也萌生了回到家乡投资兴业的愿望。”

  让许明俊发出由衷感叹的,正是“创城”为哈尔滨带来的巨大变化。三年来,哈尔滨依据国家测评体系,全面落实区街主体责任,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坚持不懈开展环境治“脏”、交通治“堵”、秩序治“乱”、窗口治“差”、设施治“缺”、生态治“污”等专项整治。通过一整套规划建设管理的“组合拳”,让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立体路网拉开城市骨架。新建改造各类道路257条、桥涵61座,三环路江南江北全线贯通,公滨路、三合路等骨干道路和进乡街高架桥、红旗大街跨河桥建成通车,哈大高铁、地铁1号线相继通车,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公交都市”实现百姓畅行。新增停车泊位5.1万个,新建公交首末站53处、公交枢纽站3座,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1200台,百姓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地下工程”完善城市“内核”。改造主城区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讯老旧管网3200公里,建设先锋路等易涝片区应急排水工程12处,主城区源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和功能开发,城市源网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造林治污换来城绿水清。造林23万亩,城区新植树木109万株、新增绿地352公顷;拆并分散燃煤小锅炉821个,4.5万辆“黄标车”全部“退役”;“三沟”全面实现污水截流、清水入河,何家沟获得国家“人居范例奖”,松花江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

  “在哈尔滨旅游,就像到了欧洲的城市,处处精致大气有品位。这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去年“十一”过后,一位外地游客在网上的留言不吝赞美之词。

  如今,无论是漫步在日新月异的新城区,还是改造一新的老城区,精巧的哥特式尖顶、庄重的罗马式廊柱、繁复的巴洛克纹饰……这些洋溢着欧陆风情的建筑符号在哈尔滨随处可见,“东方小巴黎”的魅力重现。

  三年来,哈尔滨以创城为契机,最大限度挖掘建筑文化遗产,提升和延展特色文化建筑风貌,对友谊路、经纬街等城市主干街路沿街楼体进行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通过穿“衣”戴“帽”,为原有的“火柴盒”楼体加装坡屋顶,进行欧式立面装饰,城市风貌焕然一新。

  目前,哈市已形成以道里核心区和沿江景区为代表的古典欧式建筑街区、以道外核心区为代表的中华巴洛克历史建筑街区和以西部新区为代表的现代欧式建筑街区,“创城”让“欧陆范儿”重现哈尔滨。


 

  精细化管理践行“以人为本”

  2014年12月10日,入冬以来最大一场暴雪突降冰城,整个城市变成银色世界。明天的交通会不会堵?许多市民发出这样的疑问。

  次日,晨起上班的人们惊异地发现,全市所有主干街路的积雪已基本清完,露出了黑色的沥青路面。

  以雪为令,边下边清。当市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全市1.4万名环卫工人、2.9万名社会清雪人员、1770台清雪设备和5000辆拉运车辆就已开始了繁忙的清雪——这正是冰城人在“创城”中探索出的城市“应急预案”。

  用人性化的细致服务破解城市管理难题,以“创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清冰雪的及时高效模式正是哈尔滨人用精细化管理“雕琢”城市的一个缩影。

  主干街路15分钟之内循环清扫一次,出现一个烟头15分钟内必须清走;307条街路实行机械化清扫,夜晚水冲洗作业;公交站廊、街牌路牌等“城市家具”定期清理,雨后即擦;“马葫芦”缺盖6小时补上,主干路公厕开放时间延至22时……随着一项项具体到“鸡毛蒜皮”管理制度的出台,哈尔滨的城市管理正在潜移默化间迎来从粗犷到细腻的嬗变。

  以“创城”为牵动,哈尔滨还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完善了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和背街背巷、居民庭院、市场摊区、烧烤大排档的卫生管理及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城市主干街路的机械化清扫率、水冲洗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0%、90%和85%以上。

  “现在,精细化、高标准的作业已成为街道保洁的常态。”松北区城管局局长刘继祥说,“我们要求主要街路定期循环水洗,沿街果皮箱每天要清理、擦拭6次,严格做到城洁如家。”

  三年来,哈尔滨变化的不仅仅是城市外貌,当创城理念深度融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时,带来的不仅是城市载体功能的日趋完善,也打造出“以人为本”城市管理理念。

  “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位

  去年6月,备受关注的哈市犹太老会堂举办了华丽“重生”后的首场音乐演出。

  位于道里区通江街82号的犹太老会堂始建于1907年,是展现百年前哈尔滨犹太人生活历史风貌的一栋重要建筑。从去年起,哈尔滨启动了犹太老会堂腾迁修复工程,并把原汁原味“复活”的老建筑改造为一座室内音乐厅。

  与犹太老会堂的“复活”遥相呼应,一座集聚了前沿高科技手段、极具现代感的崭新城市展馆——哈尔滨规划展览馆也在今年开门纳客。

  从犹太老会堂,到城市规划馆,一个连接历史,一个面向未来,成为“创城”引领下哈尔滨城市文化建设的两道点睛之笔。

  “今后,要听纯正的俄罗斯音乐,就要到犹太老会堂。”哈尔滨交响乐园顾问、著名指挥家刘克纪说,“一座经典建筑的‘复活’,一座规划馆的‘新生’,见证了哈尔滨建筑文化、音乐文化和百年欧陆文化的传承融合,不仅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也成为展示城市个性的魅力窗口。”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是得益于文化建设与城市硬件建设的“齐步走”。

  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十一”黄金周,哈尔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33.63万人次,同比增长4.13%;过夜游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2.78%。

  旅游业的“井喷”得益于哈尔滨“创城”带来的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去年6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发布《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报告》对中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进行综合排名,哈尔滨位列排行榜第一名。

  在去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暨2014最美中国榜发布会上,哈尔滨跻身“2014旅游业最美中国榜”,上榜理由是“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旅游业巨大的投资潜力”。

  “哈尔滨是一座有情调、有特色的城市。”来自亚美尼亚独奏乐团的纳丽亚说,“这里的音乐氛围非常好,城市也很美。”今年30岁的纳丽亚是从埃里温国际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前不久,她和丈夫哈恰图良一同加盟哈尔滨交响乐团,“我想长久留在哈尔滨工作,享受这里的音乐和美食。”

  一座美丽的城市,会让人们能够想起童年、留住记忆、品味生活。“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哈尔滨市社科院研究员姜欧说,“哈尔滨近几年的城市文化建设证明,只有从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弘扬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资源,才能彰显城市文化个性和品位。”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