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哈尔滨冰雪节成功运作为大庆打样 预计今年收入超160亿
2015-01-07 09:49:00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7日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庆湖泊纵横,冬季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利用资源、地域优势,发展地方冬季特色旅游项目,怎样才能向冰雪要效益?省城哈尔滨“冰雪节”的成功运作,为大庆打了样!

  “大冰雪”带来“大经济”

  从1985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过30届“冰雪节”的哈尔滨人,把冰雪“玩”到了极致!

  “今年哈市‘冰雪节’期间,预计接待游客将达到170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160亿。哈尔滨一年的旅游收入为500亿左右,一个‘冰雪节’的旅游收入,差不多占了全年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哈尔滨市旅游局副局长孙嘉驹表示,此外,一个“冰雪节”还会带动餐饮、住宿等8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很多普通市民,利用“冰雪节”增加了收入。记者采访时发现,以采冰工、搬运工为例,在半个多月的工期内,每个人的收入差不多都在1万元以上。

  “冰雪节”期间,哈市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多个行业的生意也会迎来黄金期。宾馆爆满,红肠、大列巴销售火爆,知名的马迭尔冰棍一天能卖出1万多根。“冰雪节”给哈市市民带来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除了经济上的收益之外,“冰雪节”对哈尔滨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冰城美誉享誉全球。

  今年“冰雪节”,哈市城区规划建设冰雪景观广场21个、景观街路32条、重要节点61处。走在哈市大街小巷,冰雕雪塑随处可见,可以欣赏到“城在冰中,景在城中”的美景。

  经济效益、城市品牌、社会效益三者兼顾,哈尔滨人利用冰雪的经验,绝对值得大庆人学习。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庆湖泊纵横,冬季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利用资源、地域优势,发展地方冬季特色旅游项目,怎样才能向冰雪要效益?省城哈尔滨“冰雪节”的成功运作,为大庆打了样!


  每年冬天,全国各地游客都会来参加冰雪盛宴。

  政府重视和引导是前提

  哈尔滨“冰雪节”的成功有目共睹,为啥哈市“冰雪节”能办得那么好?他们有啥经验?就此,哈尔滨市旅游局刘青刚认为,政府发挥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说政府有功,不是因为政府的投入有多大,而是政府在引导、宣传、推介方面,下足了功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冰雪节”的发展,与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是分不开的。应该说,“冰雪节”从最初的冰灯游园会到哈尔滨“冰雪节”,再到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和引导来自哈尔滨市委市政府。

  为了凸显“冰雪节”的地位,哈市通过市人大进行了地方立法,让1月5日“冰雪节”开幕这天,成为哈尔滨人的法定假日,让全市人共享这个盛大节日,足见对“冰雪节”的重视。

  每年,哈市市政府都会出面组织、协调省市级国家媒体,对“冰雪节”进行集中的宣传报道,有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冰雪节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会大幅度提高。

  此外,哈市主管部门每年还会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举行和参加各种“冰雪节”推介会,让更多人感受到哈尔滨“冰雪节”的独特魅力,也让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名号,以最快的速度向世界各地传播。

  商业化运作模式是亮点

  冰雪大世界总占地面积达80万平方米;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用雪量约10万立方米;哈尔滨冰雪欢乐谷占用松花江冰面76万平方米,设有50多个冰雪娱乐项目;哈尔滨伏尔加庄园以“冰雪伏尔加、梦幻俄罗斯”为主题,为游客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打造这样的美景,动辄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这么大数额的投入如果仅依靠政府,势必会给冰雪经济的发展带来瓶颈。

  而哈市“冰雪节”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无疑在财力上解决了“冰雪节”的发展问题。

  比如,冰雪大世界由哈市文体旅集团“操盘”,自负盈亏;哈尔滨伏尔加庄园的建造则由民营企业东建集团“掌控”。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更多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吸引到“冰雪节”上。这种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堪称亮点。


  雪雕艺术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宠儿”。

  冰雪人才培养是关键

  哈尔滨周边其他市县,同样有冰有雪,可就是整不出哈尔滨那个样,为啥?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冰雪方面的人才。

  “我们全市储备的冰雪人才至少有两万人,这些人才是发展“冰雪节”的关键。”孙嘉驹副局长表示。

  冰雪建筑,是一种易碎的艺术,每年冬季都需要重新雕筑。由于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所以对冰雪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都很高。

  从采冰造雪到雕刻,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可都是技术活,没有相当数量的人才储备,想完成冰雪大世界这样的工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去过哈尔滨雪博会的都知道,雪博会的雪特别干净,而且压实之后还特别硬。

  雪博会的陈国良经理告诉记者,雪博会的雪不是普通雪,这些雪都是用可以饮用的水人工制造的。用上这种人造雪,堆起几十米高也不会坍塌,就像冰做的一样结实。

  这种雪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比普通雪耐融化。普通雪阳光直射几天就掉色了,这种雪则耐晒,变化非常缓慢。这种造雪技术和人才,周边市县都没有,想造这样的雪只能到哈尔滨求援。

  仅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人才的重要。冰雪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是哈尔滨“冰雪节”能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

  打组合拳是制胜法宝

  “冰雪节”本来是一个旅游项目,可是哈尔滨人却把它打造成了集旅游、文化、时尚、经贸、体育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盛会,这不得不说是“冰雪节”的另一个成功之处。

  冰雪旅游融入了文化时尚元素,用冬泳、冬捕、冬钓、滑冰、滑雪、泡温泉体验生活,用冰火锅、冰糖葫芦、面包、大列巴、冰啤酒、冰棍儿品尝生活,用冰上杂技、欧秀表演、皮草秀、音乐演出感受生活,用“冰雪进社区,百姓游冰城”“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冰雪活动积淀生活,把“冰雪节”真正打造成了集旅游、文化、时尚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活动。

  今年“冰雪节”期间,还将召开2015哈尔滨寒地博览会、有“中国达沃斯”之称的第15届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寒地博览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哈尔滨国际冰雪之约等经贸活动,实现冰雪搭台,经贸唱戏。

  利用“冰雪节”,哈尔滨市还将举办国际冰球邀请赛、全国冰球联赛、全国男子少年冰球锦标赛、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全国冰壶锦标赛、国际冬泳邀请赛等冰雪体育赛事,成功把体育赛事植入冰雪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打组合拳,应该是哈尔滨“冰雪节”成功的一个法宝。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