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1月8日讯 “大松北”战略构想的确立,让“北跃”的“集结号”再次响起,奏出新时期的发展强音。2014年1月7日,省委常委会提出“大松北”概念——坚持松北新区开发的战略重点,树立“大松北”理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打造现代化新城区。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委要求,全面部署、精心谋划,推动“大松北”战略实施。
冰封雪飘的隆冬时节,广袤的松北大地却涌动着春的讯息。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松北区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举全区之力为民生加温
2014年,松北区民生支出1.1亿元,送出民生厚礼,政府的投入更倾斜于民生,更倾斜于农村,更倾斜于困难群体,辖区百姓再次受益。而此前,2013年松北区委、区政府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件件数字说话,事事落地有声,彰显了松北区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家住世纪花园社区的张碧春老人一直期盼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这个愿望在2014年终于变成了现实。去年,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开诊,松北区30余万居民不仅提高了就医档次,而且看名医不用过江在家门口便可实现。与此同时,市儿童医院松北分院、市妇幼保健院松北分院项目正式签约,松浦镇人民医院迁入广信新城,新建设的“健康小屋”为百姓提供免费自助体检,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逐步实现全区全覆盖,松北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松北区委区政府把民生问题当成重点工作,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落在实处。去年,松北区推行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双实名制”方式,着力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低保实施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结算方式更加便民,救助范围更大,救助比例和封顶线进一步提高。全年投入资金165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26万人;共拆除泥草房308户,拆除面积1.8万平方米,新建住房面积2.58万平方米,千余居民喜迁新居。
双管齐下助力“创城”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崇高荣誉,也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松北区作为‘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战略重点,作为‘大松北’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在创城工作中牢固树立‘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增活力,以创建惠民生’理念,全区上下形成了全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实现‘创城’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松北区委书记刘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让城区更有品位、更加文明,市民素质更高,更有幸福感,是松北区在创城工作中逐一破解的课题。2014年,松北区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工作理念,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手,大力整治背街小巷、居民庭院、农贸市场、公共场所、垃圾站点卫生环境,全面治理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市场秩序;加强城市交通设施、无障碍设施、市政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窗口部门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志愿服务水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公益广告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城氛围。经过一年的创城工作,松北城区更美了、更靓了、更文明了,居民文明素质得到质的提高。仅以排队等车为例,目前在建成区内有序排队等车已成为常态。
在创城工作中,松北区还积极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开展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区级层面计划解决的64个问题中,已经解决15件;区直部门和五镇征集到的294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已经解决244件。一批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问题得到解决,让群众感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实效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2014年,松北区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委把学习弘扬焦裕禄、于海河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解决“四风”问题、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持续用力,狠刹“四风”。对文山会海、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行业“三乱”、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党员干部“吃空饷”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与上年相比,精简大型会议10个,减少文件21个,压缩“三公”经费74万元,共调整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426间,清理超标准公务用车58辆。对8名违反机关作风建设规定的干部进行了处理,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区委整改清单确定的12项整改重点任务,全部整改到位,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去年,松北区着力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全区1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整改到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断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量化考核工作,积极探索干部管理监督常态化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