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表示,大学生就业一定要转变心态。“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但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大学生毕业生不能还像以前一样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并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找工作。”她说,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体制内单位每年最多能吸收约60万毕业生,不到应届毕业生的10%。高校毕业生应该去民营企业找工作机会,或自己创业。
哈工大招生就业负责人说,“如今,城镇化推进、中西部开发以及产业梯度转移是大势所趋,大学生一定要认清并主动适应这个趋势,抛开暂时得失,放眼长远,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
黑龙江省长期进行教育研究的助理研究员董宏华说,“大学生对全国各区域的发展情况不了解,造成求职时信息不对称,也是形成人才流动瓶颈的重要原因。”记者在北京举办的一些招聘会上发现,黑龙江省企业到北京参加招聘会的较少,更没发现黑龙江省县区组团到北京招聘。但在清华大学招聘会的顺德招聘专区,一位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顺德区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引才系列活动,对来顺德工作的人才依据不同情况,会给予各方面的扶持。以县区为单位组团进京招聘的地方政府目前还为数不多,我们通过3年的实践,使得一大批优秀人才在顺德就业创业,支持了地方发展。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区到北京等发达城市举办招聘会,让大学生多了解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以及它们吸引人才的政策,是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好对策。”
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培训处一位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也有责任为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条件。他认为黑龙江应该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和城镇化进程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可以从农技推广、民办教育、社会工作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入手,结合经济转型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黑龙江的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方案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应该主动宣传,这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广纳人才,加快发展,对于吸纳就业也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