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1月12日讯 哈尔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扭住质量效益型发展不动摇。哈尔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在适应新常态中做到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并指出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省委也明确提出主动适应新常态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我们一定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上来,坚决贯彻市委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推进质量效益型发展。
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就是要从市情实际出发,努力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总量不足、体制不活、结构不优,这是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发展相对滞后是哈尔滨市最大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就会被沿海地区先进城市越落越远,可谓“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勇气,以积极进取、攻坚克难的态度和精神,以科学务实、开拓创新的行动和举措,化解矛盾,战胜困难,积极落实稳增长、强后劲的各项措施,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努力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
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必须努力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扎实积累经济发展后劲。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上,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增创发展新优势。要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核心,筑牢稳增长促发展根基;以打造千亿级产业和先导型产业集群为重点,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以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特别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新上一批大项目。对已签约的项目要全力跟进,确保早日落地建设;对已经落实的项目要积极推进,争取早日投产运营;对能够与国家政策对接的项目,要积极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配套政策支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积攒足够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