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守桥人“破冰”护桥 日夜坚守着大庆防洪排涝命脉
2015-01-13 11:18:49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乌双管理站的守桥人为桥体破冰。记者孙娜 摄

  原标题:冰天雪地里的守桥人

  东北网1月13日讯 58岁的谭学林已经守护东吐莫桥整整30年。这座桥不足百米,却是乌双两河向嫩江泄洪的唯一通道,更是杜尔伯特防洪排涝的“命脉”。

  时值寒冬,北国千里冰封,但是胡吉吐莫镇东吐莫桥下翻涌成浪,乌双河水咆哮着直奔嫩江而去。两年来,这里始终处于139厘米左右的罕见水位,谭学林每天开闸放水500万立方米,进入冬季,防汛形势更是全县史上罕见。

  “桥在村子正中间,两边住的就是村民,要是这里出了问题,不止村民的房子,就连下游几千亩良田都得遭殃!”入冬以来,杜尔伯特乌双管理站对这里进行24小时监控,谭学林恨不得日夜住在桥上。

  他不仅要确保行人、车辆、坝体和闸门的安全,还要对全长32.4里的乌双泄洪渠疏通河道,对阻碍泄洪速度、拥积在河道周围的冰凌进行破冰处理,以免冲积河道,壅高泄洪渠,给坝体带来安全隐患。

  入冬以来,最冷的时候,坝体两侧结成一米多厚的大冰块,水中跑冰排。部分河道受阻后,因为天气寒冷加上水蒸气大,河水迅速结冰,一宿就冻成一个大冰坨。谭学林就在水衩里套上毡袜,划着小船,提着自己做的冰镩,在冰凉刺骨的河水中除冰,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用劲大了,一不小心就栽倒在河水中,等回到管理站,老谭的棉裤冻得都脱不下来。

  从东吐莫闸到太和闸,沿着泄洪渠道巡查,往返64华里,碰上河道受阻结冰,一边破冰一边上冻,必须一气呵成,非常重要。吃饭没有固定时间,只能揣着面包就坐在船上凑合一顿。

  “人和心,马和套,人抱团,这工作才能干得好。”站上的人“恨活”,越危险的工作越要抓紧解决,多一分钟都是危险。有的河道4米多深,河水在底部结冰,水流太急不能划船,冰镩太短又够不着,这时候就要讲配合,安全绳绑在树上,两个人在岸上拽着,一个人悬空半挂在岸边,用锤子砸冰,一砸就是几十分钟,下着雪,刮着风,打得人脸上生疼,一米多宽的大冰块“扑通”一声砸下去,冰水溅得人一身,换个人接着干。

  当全社会关注的目光随着2013年险情解除而慢慢散去,谭学林和他的同事们依然每天都在以抗洪的状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这样的坚守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站长白双波是干了30年的老水利人,1998年大洪水时,白双波一人抱着无线电台被困于孤岛中,用电波向后方传递汛情,被评为1998年全国抗洪英模。几十年都在和洪水打交道,白双波已经把水文数据都刻在脑子里。秦风波配合老谭记录水位数据,每天两次,数据精准;姚峰对桥体进行每天检查,一厘米的裂痕都要用小尺子每天记录;崎岖的巡坝土路,张中为骑着摩托一巡堤就是一天。7孔闸口提此落彼,每转动21圈闸口提升1厘米,全站几个大老爷们换班摇一天才能把闸提上来,手哆嗦的只能拿勺子吃饭。2014年5月17日,全市年纪最大的抗洪标兵、还有一年二个月就退休的站里老职工赵北海突发脑淤血病逝,而几天前,村民还能在桥上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春种夏收,乌双泄干渠沿岸的千亩水田年年稻花飘香。寒来暑往,乌双管理站的守桥人仍用责任和良心守护着村中的这座桥,也成为村民心中最坚固的放心桥!

  记者孙娜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