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农家合作社农民正在给大米装袋。 东北网记者 杨帆 摄
东北网1月22日讯 (记者 杨帆) “我三四天就往南京跑一趟,一个月得运将近40吨的甜玉米。”在五常市五常镇速冻玉米加工厂房内,物流司机赵成告诉记者。
“我们的甜玉米不仅全国的老百姓能吃上,而且韩国、朝鲜、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能吃到呢。”合作社理事长刘雪凤自豪的说。
合作社农民在零下35摄氏度的冷冻库内装袋。 东北网记者 杨帆 摄
而如今眼前2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冷库、拥有成熟的配送运输体系、年加工速冻玉米1000万穗的现代化农业合作社,却是1999年刚刚二十出头的刘雪凤从一个小作坊一手“拉扯”起来的。这位大嗓门、聊起庄稼地就兴奋到停不下来,身无分文就凭着一股韧劲儿学技术、种庄稼,“借鸡生蛋”她一点点把合作社做大,2005年建立第一个粘玉米加工厂,从最初的只有十来户农户到如今发展300余户农民加入,不断拓宽的市场,2007年他们不断接到国外的订单,逐渐成熟的外贸销售打开,他们没有老守田园,又成立两个水稻合作社和一个晨曦红树莓合作社。
现在农民已经没有‘猫冬’这一说了,五常镇的农户一整年都在忙,玉米、水稻还有树莓。从播种到车间到走向市场,因地制宜的选种、施肥,现代化的收割,先进的蒸煮和速冻数控设备,HACCP食品安全标准控制,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出口标准,充分依托当地丰厚的农业资源,走NPC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1200余农村妇女,实现农民增收500余万元,培育了一批致富能手。
每天数货车速冻玉米发往全国各地。 东北网记者 杨帆 摄
去年12月,刘雪凤还带领本地大学生邱晗和黑龙江民族学院的十多个大一学生到山东菏泽、青岛、北京等地推销他们自己种植的稻花香大米。她说:“这些孩子都是我们妇女的孩子,我们给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基地,带动他们一起把我们黑土地的好东西推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
据五常镇妇联介绍,五常市共有“巾帼现代农业合作社”94家,共扶持农村妇女2万余人,发放小额贴息贷款4000多万,专项资金300多万,扶持畜牧、养殖、种植等多种经营。2015年,该地妇联将继续加大对广大妇女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带动更多妇女走上合作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