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1月21日讯 哈尔滨香坊区深入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等重大机遇,适应新常态,继续实施“五大工程”,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区和现代文明区建设目标。
为实现把香坊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区和现代文明区的建设目标,近年来,香坊区举全区之力,实施了区域开发、产业结构优化、城区形象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五大工程”,带动香坊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驶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对俄出口加工区、食品医药园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带;历时4年在废弃的垃圾场上建成中国亭园;率先启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产城融合、城中村改造等模式,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社区民主协商制度,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集行政审批、劳动保障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民生大厦投入使用;“智慧城区”应用体系初步构建。
今年,香坊区面临着五大战略发展机遇:被确定为哈尔滨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为统筹城乡发展带来新契机;建立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将享有海关、税收等优惠政策;大哈东发展战略、哈东物流带建设将带来政策、项目等机遇;被确定为土地流转试点区,将为破解土地政策等问题开辟新途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的确定,将对区域发展起到提升作用等。在经济新常态下,香坊区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寻求政策与香坊区发展的契合点和突破口,把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作为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从六个方面重点工作着手,把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其成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突破。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机电配套、食品加工等规模工业企业,提高区属工业在全区工业的比重的同时,启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主动与哈轴、哈啤、电碳、香木、建成等五大企业对接,制定完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规划,谋划并积极推进中国轴承工业展览馆、北方航空制导弹药研发中心、近代遗址公园等六大项目建设。
——加快东部区域建设,构建新的发展板块。积极用好和盘活东部的既有产业和优势资源,使该区域成为新的增长带。推进哈东物流带规划建设,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围绕哈东物流带规划建设构建主导产业链,增强物流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能力,启动天汇小镇等4个项目建设。以我市建设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对俄经贸合作,重点引进对俄科技和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强化对俄出口加工区建设。配合省市做好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建设,合理摆布产业项目,加大保税区内企业的招商力度。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争取突破性进展。拓宽城乡一体化途径,完善和探索城乡一体化新的推进方式,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屯,加大招商和改造力度,加速城市化进程;对区位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屯,随着产业项目及小城镇建设进行改造;其他村屯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打造美丽乡村模式。推进先锋村、新发屯、平顺村、前进村改造,打造多功能商住中心;推进双榆树村、朝阳村、邓家村、红星村改造,为产业发展腾挪更多可利用空间;推进汲家村、新香坊村改造,与永泰城、新松·茂樾山等城市综合体实现连片发展,初步形成幸福商圈;推进向阳村、红旗村等村屯改造,为保税区、华南城等产业项目提供配套居住区,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推进小中山路等11个棚改项目建设,启动旭升街北端等新棚改项目,新建、续建回迁安置房147万平方米,建成回迁安置房11.8万平方米。深化“集团化”办学工作,推进全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区医院整体改造项目,新建千米以上中心社区2处。
——强化城乡建管,完善载体功能。进一步探索和实施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力争在城乡建管上强基础、优管理、出形象、上品位,加大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通过道路改造、村屯改造、引进项目,大力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境面貌。组织实施中民街、香河路等道路打通工程,碎修碎补道路10万平方米,大中修街路4条,实施旭升南街地下停车场、安埠商圈自行车停放点建设,维修区域台阶踏步,提升动、静态交通承载能力。提升中国亭园品质,争创国家AAA级景区。改造休闲广场2个,绿化庭院20个,建设街心绿地精品景观节点9处。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香坊”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建设,将民主协商工作纳入对街道的目标考核。全面推进智慧城区建设,重点在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农业发展等三个方面探索智慧城区建设的典型应用,提高城区建设管理、运营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