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1月22日讯 21日,《关于哈尔滨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贯穿2014年和2015年,预算执行与制定中,最明显的一个关键词是“加减法”。增加的是投向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减少的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等行政成本的支出。一加一减之间,透出政府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显示了政府的责任与担当,开源节流,将钱用在产业发展与改善民生上。
2014钱花哪儿了

集中财力重点投入66个惠民行动项目
去年,哈市紧紧围绕市政府确定的10个方面、66个惠民行动项目,集中财力重点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强化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
教育
投入资金3000万元,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57所;投入资金4818.5万元,积极实施贫困学生助学政策,帮助3.7万名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投入资金2.9亿元,支持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劳动技师学院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发展。
文化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入资金1397万元,支持了“唱响中国梦·市民音乐嘉年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以及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等免费开放,成功举办了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投入资金974万元,资助体育示范社区20个、新农村示范点40个、体育特色园区160个,着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
社保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投入资金6615万元,支持应届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创业就业;市本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72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350元提高到39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由550元提高到590元。
住房
投入资金18.6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4万套、竣工2.2万;投入资金4.4亿元,为1.6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廉租房保障;投入资金1.1亿元,改造农村泥草房6万户、35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亿元,维修老旧住宅798万平方米。
设施
投入路桥建设启动资金1亿元,保证了路桥重点工程按计划启动;投入资金2亿元,支持改造水、电、气、热管网,城市运行保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投入资金5693万元,拆并改造803台分散燃煤小锅炉,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500万平方米。
环境
淘汰市区黄标车3.5万辆,其中,市财政投入资金2555万元,对享受补贴政策的2430台黄标车给予补贴;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1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000万元,支持城区新植树木50万株,新增绿地106公顷,美化净化了城市环境。
2015这么打算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改善民生
今年将加大资金投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以惠民行动为抓手,统筹运用财政资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就业
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教育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支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为哈市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卫生
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二次报销比例不低于50%;支持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养老
支持扩大社会养老覆盖面。做好基本养老金调待工作,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文化
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和县、乡(镇)、村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持“731”和金上京申遗工作,加强历史名城保护。
强基工程
支持“强基工程”建设。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打造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