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百岁老人编织幸福生活
2015-01-23 16:27:33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3日讯 现在说年龄,都习惯说几零后。住在前进区南岗村的马金凤老奶奶,就说自己是“00后”。

  1911年1月8日出生的马金凤老奶奶,今年已经104岁。古代称百岁老人为“期颐”。大寒前一天,记者走进了马奶奶的家中。

  马奶奶正和71岁的儿子栗永芳、66岁的儿媳妇宋秀兰看电视。她穿着棉袄戴着小棉帽,往炕上一坐,不知道的人会以为她也就80多岁。知道我们是记者来采访,马奶奶走到自己的屋里,拿出一顶她认为漂亮的黑帽子戴在头上。

  年过百岁的马奶奶耳朵有点背,可是思维很清晰,脸上始终带着笑。

  马奶奶一家是“闯关东”过来的。1963年她们一家子从山东老家出发,一路向东北,来到了佳木斯,一住就是50多年。

  现在马奶奶家已经是“准”5世同堂,因为重孙媳妇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南岗村,谁都知道村里有个百岁老人,还经常编织腰带、做鞋垫送给邻居们。

  71岁的儿子栗永芳把马奶奶捆好的腰带一根根地拿出来,马奶奶看着自己编的腰带,脸上更是笑容满满。她用带着山东味的普通话说:“这腰带是9股的,我的孙子、重孙子,附近的邻居,谁家都有我的腰带。”说完话,马奶奶就把她编好的腰带往记者的手里塞。

  栗永芳对记者说:“我妈很早就会编腰带,关里人都会。一开始她只会4股的,后来她自己琢磨出门道了,就开始编9股毛线的腰带。你们城里人喜欢扎腰带,可我们扎不惯,下地干活皮腰带太硬,麻绳又太勒,啥都赶不上我妈手编的腰带舒服。”

  “可不,你看这么多年我只扎我妈编的腰带,干活得劲儿。”儿媳妇宋秀兰在一旁也按捺不住,饶有兴致地跟记者说起来:“我妈没少吃苦,我公公去世早,那时候有病看不起,我婆婆还有个大女儿,也因病去世了。从我嫁过来,婆婆就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这么多年,儿媳妇和马奶奶从来没红过脸。这几天,马奶奶有些不舒服一直在打针,可是提起儿媳妇,却是一直在夸奖:“我这个媳妇真好,这么多年来一直照顾我,就跟自己的闺女一样。”

  儿媳妇宋秀兰也对婆婆赞不绝口:“我18岁嫁进家里,我的3个儿子都是婆婆帮着带大的,连孙子孙女,我妈都帮着带过。”儿媳妇一口一个妈叫得特别亲。

  从1982年马金凤琢磨着编腰带,一编就是30多年,编了好几千条。

  看着捆得整整齐齐的腰带,摸着结结实实的毛线纹路,记者仿佛知道了马奶奶的长寿秘诀。

  马奶奶喜欢吃粗粮,儿媳妇特意在院子里种了些高粱、小米啥的。村里每月还给她200元的高龄补贴。

  93岁那年,马奶奶还坐上飞机,回老家,去深圳。如今回忆起来,她还甜滋滋的:“飞机好啊,比车都稳。我还到过天安门,还看过大海呢。”

  我们握着老人那双已经变了形的双手,感觉特别热乎,就像她的热心肠。

  幸福的沉淀

  联系采访的时候有不够顺畅,让我们欣慰的是,马奶奶在南岗村很出名,一打听就知道,还有热心的邻居领着我们到了她家。

  马金凤老奶奶用她的好心态、善良、坚强、勤劳,换来了一家子的枝繁叶茂,芝麻开花节节高。5世同堂的幸福生活让马奶奶的晚年更加知足、幸福。采访的时候,马奶奶一直面带微笑,站起来坐下,动作也算轻巧。比起当下纠结、焦虑的年轻人,岁月沉淀下的从容全都刻在她的皱纹里。

  喜欢看喜剧,想睡就睡上一会儿,想吃啥都有人送到跟前,闷得慌就拿起毛线编腰带、做鞋垫,这是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什么是福?有衣穿、有房子住、有一亩田、有一口饭,在经历过沧桑巨变的马奶奶的眼里,幸福就是这么的简单。

  孙儿嫡女惦记她,她也惦记着许多人。只要她认识的,都有一条她送的腰带。一条线、一股绳,30多年的编织,记者掂量着手中的腰带,沉甸甸的。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