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改革潮涌龙江大地—2014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中)
2015-01-26 08:24:3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桑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26日讯 2014年初,《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诞生,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役就此打响。一年来,简政放权、审批下放、户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确权……一系列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创新举措破冰前行。按照改革路线图和年度时间表,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在经济、农业、生态、文化等诸多领域落地开花,让龙江人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红利。

  经济体制改革

  为体制松绑,激发市场活力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冲破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2013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宪魁的一段表述道出了黑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勇气。在所有的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首当其冲。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为体制松绑,下放审批权限,听企业诉求,为企业撑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迎接企业这个经济舞台中的绝对主角。

  对于松绑,哈尔滨巨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深有体会。2014年12月,当他到省金融办提交经营许可申请的时候,还以为至少半年才能拿到许可。没想到,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根据网上公布的一次性告知单,填写和提供申报材料,只用了5天时间就拿到了经营许可。

  这是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缩影。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经过四轮集中清理,共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354项,清理比例51%以上。工商注册制度改革同样令人欣喜。2014年3月1日起全面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其中55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许可,年检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84.3%。全省新登记内资企业4.8万户,增长61.9%。

  不仅是审批权下放,国有企业改革也精彩纷呈。2014年,黑龙江省外经贸集团格外精彩。年初,集团旗下的鼎泰压片玉米项目正式投产。年中,集团引入光明的高端面点品牌“牛奶棚”在哈尔滨扎根开设3家门店,每天销售额达3万元。年末位于尚志的天正食品加工园区木耳生产线已经组装完毕,产品预计今年上市。这些好项目都是在省外经贸集团与上海光明集团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后发生的。外埠企业的资金、经验与龙江的资源相得益彰,广大的内需市场成就了外经贸集团这个“老外贸”的新市场。

  2014年,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全面深化国资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出台,首次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任务量,由此拉开了龙江新一轮改革大幕:集团公司层面中开展了新良集团、旅游集团等出资企业推进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子公司层面选择13户企业从国有股权转让、项目招商、增资扩股、员工持股等方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更专门为龙煤集团出台了改革方案和支持龙煤集团改革发展的30条措施。

  金融体制改革也可圈可点,亮点频现。2014年5月,东北三省首家金融改革试点——大庆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这是我省创建的第一个区域性民间资本交易市场。

  不但丰富了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的融资渠道,而且吸纳了百姓的闲置资金,成为理财的新方式。截至目前来此备案的交易已经达113笔,累计金额1076.5万元。

  改革的浪潮也席卷到中小企业。一年来我省企业改变从银行贷款的传统融资渠道,不断加快上市融资步伐。2014年,我省已有14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创历年之最。目前我省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达58家,当年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融资预计可达140亿元。

  回望2014年,龙江经济体制改革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方面制定了84项改革任务,除3项改革任务需等待国家统一部署等原因尚未启动外,其余81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创新探索实践,勇当全国样板

  大力推进农业经营和服务体系、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产品价格行政机制“五个创新”,加快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2014年,我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举措全面展开。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4年4月,抢在春耕之前,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农民终于可以用手中的土地贷款买农资了。这一政策帮助土地抵押贷款冲破农业金融贷款的“高寒区”。与此同时,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也在展开,抓住“确权、入市、流转”三个关键环节,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县市区由10个扩大到42个。“手里有证心中就有数了,权利都清楚地记在证上。地给你用,我的权利也跑不了。”有了农村土地承包权证的农民好似吃了定心丸。土地抵押贷款只是农村金融保险服务的一部分。2014年,我省出台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方案》,新组建了9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2家村镇银行创新开展增资扩股,15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保险取消30%的免赔率,15个县市提高了保费档次和理赔标准。

  政策叠加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2014年,全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5971万亩,比上年增加17.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突破17万个,比上年增加2.4万多个。1161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1773.8万亩,平均每个合作社1.53万亩。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2014年我省制定了34项有关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年度阶段性任务,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划定保护红线,资源有偿使用

  龙江——生态大省,巍巍兴安,茫茫平原,滔滔江水,重重矿藏。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中依然保有青山绿水?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龙江正在谋求绿色发展之道。

  2013年11月的一场雾霾让哈尔滨人体会到了白茫茫一切皆不见的可怕。2014年全省建立大气污染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部门、区域联动。推动工业企业改用清洁能源。严把环保准入关,禁批污染较重项目30余个,拆并、改造燃煤小锅炉803台。到2014年底,哈尔滨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了3%。

  这只是一个例子,但却能看出龙江人的决心和行动。

  “牢固树立‘黑龙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抓好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让蓝天白云永驻,绿水青山常在。”省委书记王宪魁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通河县、富锦和海林市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我省编制出台《全省13个市地、63个县市推进本地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这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划定生态保护的红线,划定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的界限,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位参与方案制定者这样向记者表述“红线”的意义。

  山林是绿肺,河流是肾脏。上天赐予龙江的一山一水都是宝贵资源,有偿使用是最好的珍惜之道——在穆棱河、呼兰河流域开展环境补偿试点,建立最严格资源管理制度的指标体系。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标准。制定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的实施意见,对高耗能企业推进阶梯电价政策。探索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扩大天然草原退牧还草试点范围。开展黑土资源保护与修复,《编制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全面停止林区商业采伐,推进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和林权交易市场建设……这是2014年我省关于生态文明改革制定的43项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启动。

  文化体制改革

  合并开放,共同繁荣

  今年1月5日,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开张营业。寒冷的天气,没有阻挡人们对艺术的痴迷和喜爱。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国际油画交流中心,一幅幅精美的俄罗斯原创画作,吸引了众多画家、收藏家和市民的眼球。短短几天里,就有15幅精品画作售出。

  利用媒体的传播力,通过文化力影响经济行为,这只是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小窗口,也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小小侧面。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列入全省重点推进产业之一。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新业态迅速崛起,数字出版、绿色印刷、游戏动漫、影视制作、冰雪旅游、音乐鉴赏、时尚服装等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涌现。文化产业也成为投资的热土,2014年我省建设文化产业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271.9亿元。

  快速发展的背后,文化体制改革在助力——制定《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我省至2020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推进文化馆(站)、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开放;推进省电台、省电视台合并;推进全省广电网络转制重组;制定我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2014年文化体制改革62项改革任务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回顾一年的历程,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声声不歇,张弛有度。这一次,我们走进改革的深水区;这一次,我们要充分释放龙江的资源、生态、地缘、现代农业和老工业基地优势潜能,集合各种要素形成发展实力。

  2015年已经到来,龙江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将会走得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