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6日讯 (记者 栾微)“为进名校买高价学区房,为择校托人找关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如何进名校”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我省也相应出台了“就近入学”、“建立电子学籍”、“省市重点中学配额制”等政策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但是仍存在城区间、校际间资源不均衡问题。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26日召开,省政协委员宋卫东提出建议,应强制要求强弱学校校长双向交流,制定交流比例,限制强校投入等。
现状: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 名校生源多班额大
尽管已经进入寒假,可是家住哈市风车小镇的市民王女士却在四处联系着学校附近的住房,买或租都行,就为了在哈市一所名校上学的儿子方便。结果一打听距离学校较近地段的住房,一个90年代建的20平米的房子每月租金达到1400元,并且一家三口只能挤在一个房间里。而买房的价格更是偏高,每平米均价在1.7万元左右。
稍微好点的房子价格都在2万左右,想要买套50平左右的住房,都要近百元价格。“就为了在名校上初中,大人孩子没少遭罪。”王女士无奈地说,而就为这个名校不得不忍受60人一起上课。
省政协委员宋卫东表示,由于名校强校和弱校差距明显,为了孩子能进入好学校读书,有些家长托关系找人、送礼、甚至动用权力送孩子进名校强校,滋生了腐败现象;有些家长花高价买二手校区房或高价购买引名校在自己开发的商品房小区内建分校的住宅,变相推高了房价;同时,名校强校自身也承受很大压力,由于生源持续激增,班额超大,给教学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政策,也无法落实。没有门路、权利、金钱的家长,只能无奈接受现状,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引发不满情绪。
原因分析:教师、硬件、名气三原因所致
宋卫东认为,中小学名校强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三种因素所致:即学校校长教师素质、学校硬件建设和社会名气“拥高”(越抬越高)效应。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决定》的出台已过一年时间。而我省绝大多数区县对于这项改革举措,还在观望、等待,并没有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建议:强制实行校长轮岗
以区县为单位,将区内和县城中小学校确定为强、中、弱三类。强制要求校长教师进行交流轮岗,尤其是强类和弱类学校的校长教师双向交流轮岗。
硬性规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最晚时间和交流比例。实施交流轮岗的时间应不晚于2015年秋季开学。交流轮岗的对象应先从学科骨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开始,每年交流轮岗人数不少于该校在编教师的20%。
明确区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第一责任人;不按规定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区、县,上级政府应启动追责机制。
严格限制强校的硬件投入。在区内或县城中小学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未拉平前,除正常生源增加所必需的硬件投入外,原则上不增加强校的硬件投入,将可用财力集中投向弱校的硬件建设。
加快全省城乡四级教育信息化手段设施建设,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区域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