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6日讯 (记者 邓博文 杨帆 王忠岩)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26日上午召开,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香港富泰金融集团总裁潘浩文作了《心系第二故乡为龙江经济发展献计出力》的大会发言。
潘浩文作大会发言。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一、发挥自身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龙江经济发展
2014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同舟共济,攻艰克难,为持续发展积蓄能量。作为委员,我对龙江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年来,如何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尽心尽力,怎样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领导的希望,为省内经济发展出好力、出大力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针对龙江资源大省、产业基础雄厚的实际,我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多年从事金融投资积累的经验,正在把事业发展点融入到龙江建设中来,经过集团内部统一思想和认真考察论证,2014年底,我决定把总投资20亿美元,能够填补国内乃至亚洲航空产业空白、具有高科技和循环经济特点的中国飞机拆解基地项目落地到黑龙江。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巩固、提升哈尔滨作为国家四大航空产业基地的主导地位,还将完善航空产业链条,拉动飞机维修制造、飞机零部件加工、航空物流、金融、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发展,使哈尔滨形成独特的新兴产业优势,极大地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预计项目投产后,我们将采取产融结合的方式,在对老旧飞机拆解处置的同时,为国内航空公司提供新型飞机,推动航空公司的机型更新和机队扩充。国内市场业务稳定后,我们将迅速拓展东北亚和全球市场,计划经过5年的努力,中国飞机拆解基地从规模、产能和效益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拆机中心,在国际上打造产业和战略品牌,提升哈尔滨知名度。
此外,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为了推动龙江金融资本市场的形成,我们在做好飞机拆解项目的同时,正在龙江筹建金融租赁公司、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这些项目落地后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将发挥积极作用。下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龙江的投资力度,推出一系列创新型金融产品助推龙江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履行委员职责,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生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港澳委员与外界联系广泛、影响面大,是宣传龙江、推介龙江不可或缺的力量。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龙江,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龙江,我们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为龙江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对外推介龙江,把具有投融资实力的境外企业介绍到龙江,截至目前,据我所知,已经有新一批企业和项目计划到龙江落地。
二、积极为龙江经济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2015年是十二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推进龙江发展的关键一年。刚刚闭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龙江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和定位十分切合实际。一方面,龙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持续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不断增多;另一方面,龙江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加快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突出,面临着空前挑战。我认为,新常态下龙江经济的发展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稳经济保增长。要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增速,这是新常态下龙江面临的首要课题。为此,全省上下应认真研判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依托放大资源禀赋、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鼓励引导企业裂变发展,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二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可否认,龙江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经济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地区,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这些问题的产生与龙江受计划经济影响根深蒂固是分不开的,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发挥龙江人的二次创业精神,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投资便利化,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理清机制体制上的障碍。
三是提升对俄经贸合作的层次。龙江的区位优势之一在对俄贸易经济合作上。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保持我省对俄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先地位是龙江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为此,要加快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经济技术合作区,努力打造集跨国物流、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为一体的外向型经济区域;其次是培育壮大进出口主体,按照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的思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能源资源合作与开发力度,提高地产品出口比重。应抓住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做大做强一批进出口骨干企业,支撑龙江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当前,相邻省区之间项目趋同、经济同质化现象严重是不可回避的矛盾。为此,龙江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续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围绕生产、生活、消费和新型服务业等四大领域,积极推动金融租赁、临空经济、信息消费、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提升高新区的企业孵化、产业集聚、技术辐射等服务能力。实施有力政策支持,促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十大重点产业迅速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