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27日讯 问题是时代的回声,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关切。在政协委员提案的字里行间,在小组讨论的踊跃发言中,“问题”两字一如既往成为高频词。直击问题的症结、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着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从对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谋划“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推动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到解决黑土地“瘦硬薄”问题、建设政府诚信体系,再到化解“看病难看病贵”、打造食品安全基地……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政协委员的发言和提案都关乎“中国梦”、“龙江梦”、“百姓梦”,大境界和“小确幸”相互交织,互为因果。
笔者欣喜地发现,在委员提案和发言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识更加明确,切中要害甚至“辣味”十足。比如,合理确定供暖价格、取缔侵占人行道的停车场、政府应出资解决秸秆集中利用等等,关注的都是各领域的“硬骨头”,啃这样的“硬骨头”,需要扎实调研的“硬功夫”,也需要站稳人民利益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譬如,群众对煤价“跌跌不休”而热费“按兵不降”十分不满,针对这一情况,有委员指出:“热费价格不仅是一件民生大事,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高度负责、切实解决”,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煤热联动方案十年没有细化,建议省有关部门在今年出台煤热联动机制细化方案,确定合理的供暖价格,让热费阳光化,给百姓一个明白。这样的提案,建立在广泛调研的民意基础上,带着体恤民生的温度,透着直面问题的“辣味”,同时不乏理智有度的建设性,生动体现了人民政协的人民性。鲁迅先生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当前,龙江的改革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每推进一步,既考验勇气,更考验智慧,需要政协委员们对突出问题做“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扎实调研,做“一厘米的切口、一公里的深度”的剖析,拿出“设法利导、改进”的对策,惟其如此,才能使民主决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助推改革的动力越来越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