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跌倒成老年人"头号杀手" 医生:摔伤后及时就诊
2015-01-27 10:08:10 来源:新晚报  作者: 田少东 石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晚报1月27日讯 世卫组织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老人。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人因伤害死亡的“头号杀手”。入冬以来,市第五医院骨科急诊每天都要来四五位60岁以上的老年骨折患者,均是不小心摔伤的。医生表示,摔一跤对年轻人可能影响不大,但对老年人来说,跌倒后容易加速身体器官衰竭或肺栓塞,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引发死亡。为老人营造一个无障碍环境,减少跌倒发生,可有效预防老人跌倒,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排尿突发低血压

  老人摔伤髋关节

  浴室、洗手间最好安装防滑垫、牢固扶手、呼叫铃

  市第五医院骨科八病房副主任甄鑫钢说,冬季老年人跌倒最常见的是因低血压、低血糖,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出现头晕或头痛,引发身体机能失去平衡而导致的“严重跌倒”,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半夜或清晨的卧室和洗手间。

  甄鑫钢告诉记者,昨天来急诊的一位70岁的大爷,因怕着凉不想起夜,一直憋尿,等到去卫生间排尿时,却因膀胱过度充盈,大量排尿引发神经反射,造成低血压,进而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失去知觉而倒在地上。卫生间地面都是瓷砖,老人直接摔伤了髋关节。

  “在卫生间摔伤的老年人多数是因为排尿、排便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摔伤,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卫生间地面湿滑而摔倒,有的摔伤四肢、髋关节,有的会直接引发危及生命的脑溢血和心梗。”甄鑫钢说,在卧室摔伤则是因为夜晚起床视线不好、早上猛起床发生眩晕造成的。此时家中若无人或老年人自行移动,容易造成骨折错位。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摔不起”,所以他们的居住地要电灯开关方便、家具摆放无障碍,地砖地板要防滑,浴室、洗手间最好安装防滑垫、牢固扶手、呼叫铃。

  摔伤没当回事儿

  一查竟有了血栓

  外出时应该有家人的陪伴,切忌独自出门

  58岁的宋大娘独自外出时摔了一跤,见走路没啥问题,就一直在家卧床静养。可一周后,左腿竟有些浮肿,还有明显的疼痛感,挺不住的宋大娘被家人送到市第五医院骨科急诊。经检查发现,宋大娘不仅髋关节发生骨折移位,左下肢的三根主要静脉还有了血栓。

  “如不及时就医,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跑到肺里,就会导致肺栓塞,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甄鑫钢说,很多老人摔伤后觉得能走、不疼就没当回事,还有的独居老人不想给儿女添负担就一直忍着,在家卧床休养。卧床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形成静脉血栓,从而引发致残致命的肺部栓塞,这也是很多老年人摔伤卧床高死亡率的原因。

  “曾经有一位骨折患者,才在家里躺了两天就形成静脉血栓了,突发肺部栓塞,来医院抢救都来不及了。”甄鑫钢说。

  冬季着装行动不便,地面又湿滑,加上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平衡力差,易出现大腿髋关节股骨颈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手腕骨折和腰椎压缩性骨折。甄鑫钢建议,外出时应该有家人的陪伴,切忌独自出门,摔倒受伤后应及时就诊,不要卧床静养。

  补钙防摔是关键

  一旦摔伤勿搬动

  及时拨打“120”,等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甄鑫钢说,老年人骨质疏松居多,易出现骨折或四肢损伤的情况。平时要注意补钙,增加体力锻炼,适当进行柔韧性锻炼,增加髋部活动及平衡体操,还要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定期到医院做跌倒风险评估,时常做些脑力训练,都有助预防跌倒的发生。

  他指出,老人摔倒后,不要随便搬动,也不要开私家车或打车送老人到医院。这些举动不仅会让老人的疼痛加剧,甚至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可能造成大出血或骨折错位。

  “老人摔倒后,要尽量减少搬动,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医生进行专业处理。”甄鑫钢说。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