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27日讯 用市场手段调控房地产、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这些建议正是在商界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投资企业领军人李勇参政议政的热点话题。今年的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刚刚被授予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称号的李勇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一带一路”。
明确战略定位加强区域协作
在与记者交谈间,李勇话语里透着东北人特有的直爽和诚恳。“制约黑龙江省经贸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出海口,要想彻底改变黑龙江省地处国内交通网络末端的劣势,变区位劣势为发展优势,就必须要政府拓路带领企业抱团‘走出去’。”他说:“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对东北亚经济圈的再次放大和有效衔接,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才能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当前,亟须在与国家层面搞好对接的前提下,做好‘顶层设计’。”李勇解释说,应在区域经济层面,确立合作发展目标任务和地区合作发展目标任务,厘清国家、地区、城市在其中的关系与角色定位,梳理利于“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措施,促进完善“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地区的协调沟通机制;尽早建立重点城市市场联席会议制度,就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问题,如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生态建设、道路联通、旅游合作、对外文化交流、产品通关、运输网络建设等进行沟通磋商,建立区域共赢机制。
加快平台建设促进自由贸易
李勇感慨地向记者说道,“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贸易畅通’的要求,积极探索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新模式。”
他提出,首先要抓紧优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以大通关为目标推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的便利化,重点打造哈尔滨国际港务区和空港新城的联系与功能。其次,要创造国际化、市场化、便捷化的营商环境,使物流更为便捷畅通。再次,就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协调沿途海关,为通过“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运往各国的货物提供通关便利,实现“属地报关、一关到底”。
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合作
与此同时,有效推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间的产业合作,也是李勇为加快推进黑龙江省这项重大战略举措的落实而建言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建议,应尽快对沿途各国家的市场实施深入调研,摸清沿途各国对黑龙江省的产业需求,尽可能细化到行业,乃至具体产品的市场需求,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当然,也需要梳理家底,理清龙江的供给结构,在调研基础上制定产业贸易与投资目录。”李勇举例说,可以按照“政府铺路+大企业拉动+民企创新+品牌树立”的策略,发挥省内有实力的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而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加快网络建设发展电子商务
李勇还告诉记者,促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是促进“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的有效途径,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并最终实现。一是加快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地区的信息网络高速公路,依托龙江的科技优势和社会投资力量,加快推进网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数字化“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工程,支持一切有实力、有准备的企业和单位迅速进入“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电子商务领域。二是通过互联网建设,搭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将原有的分散的外贸电商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尽快形成龙头品牌,为沿途各国企业提供海关、交通运输、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咨询、翻译等一站式生产性服务。三是鼓励组建龙江大型流通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公司与已有配送系统的结合,健全物流配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