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1月30日讯 据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后发现,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造成嗜睡引起的。国内一份资料显示,“药驾”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10%左右。
何为“药驾”?是指驾驶员服用了可能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后驾车出行的行为,因药物产生不良反应造成开车存在风险,是不少交通事故发生的祸因。
去年11月,南京市民陈女士开车回家,经过路口时信号灯由绿转红,而她突然觉得“眼前一黑”,撞上了前面等信号灯的车,她说自己之前吃了感冒药。无独有偶,同月南京许先生也因服用感冒药后驾驶,在路口发生追尾事故造成两车损坏严重。
据交警部门介绍,服用可能引起眩晕、嗜睡的药物后开车,反应和判断能力会下降,甚至超速行驶自己都感觉不出来,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危险性更大。如以时速100公里计算,一个瞌睡“点下头”2秒钟内,车就“盲开”出去55米,遇紧急制动都来不及,极易造成追尾或翻车。
记者调查七成司机不知“药驾”危险
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20名驾驶员,其中七成以上表示对驾驶期间应该禁服的药物“完全不了解”,药驾危害和防范措施更是一无所知。一些有着5年以上驾驶经验的老司机,甚至认为吃药会影响开车的说法有些小题大做。调查发现,多数驾驶员在对付冬天常见的感冒发烧时,通常会“自主用药”,凭习惯或推荐买药,从来不看说明书。只有少数客运司机表示生病服药期间不会出车。
采访中,市民张女士讲述了自己的“药驾历险”。当天,张女士服过感冒药就开车去松北,随着汽车颠簸,她人昏昏沉沉、脚底发软,过信号时错把油门当成刹车,结果闯了红灯,赶紧停在路边叫来朋友代驾。事后,张女士到医院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现在想想应是服药引起的反应,“后来我就特别注意开车吃药这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