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厂排出的污水将村内的土地染成了粉红色。

工厂的排污口。

烧开的井水有很多沉淀物。
新晚报2月4日讯 近日,家住宾县糖坊镇李锦屯的村民向记者反映,李锦屯内有一处米业加工厂。多年来,该厂一直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村旁荒地内。如今,村民们所喝的地下水里全是絮状物,用这水煮熟的饺子变成诡异的粉红色。去年年底,有关部门投资建了一座150米的深井,但因为故障频发,这口井只使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成了摆设。于是,居民们只能被迫继续用“棉絮水”。昨天,宾县环保局表示,经调查,该工厂无环保评估手续,存在污水外排现象,现已勒令其停止生产活动。
A、井水现“棉絮”烧开沉淀才喝
1月30日11时许,记者来到宾县糖坊镇李锦屯。村主任刘国志带着记者来到村民马大爷家。马大爷讲,他们家都吃井水,现在水里都有类似棉絮状的物体,需要经过烧煮、沉淀后才能饮用。“我们家井打了六七米深,水从3年前就这样。”马大爷说。为了证明自己的话,马大爷招呼家人打来井水放在火上烧开。记者看到,烧开的水的底部沉淀出大量的白色絮状物。“2013年年底,村里找东北农大的专业人员做过水质监测。他们说,水里碱性物质超标近2倍。”马大爷说。当天,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用这水煮出来的饺子都是粉色的。
刘国志说,“村民家的井多数是浅井。水质出现问题后,为了吃上放心水,他3年前向镇里和县里打报告反映此事。去年,县里给村里打了一口150米的深井,但新井用了一个月后就停摆了。耗资几十万打的井,现在根本没法用,大伙明知原来的水不好,没办法还得继续用。”
B、工厂排污口旁土地变了颜色
在村东侧的入口处,记者看到一座高大的厂房。经询问,记者得知,这就是村民反映的“问题”米业加工厂。“不知道叫啥名,在我们这里有年头了,听说是加工黏米的。”村民说。
透过工厂的大门,记者看到院内堆放着加工完的黏米,厂房内还有不少加工设备,但院内鸦雀无声、空无一人。在工厂东侧围墙外,记者找到了村民反映的排污口,是一根直径约10厘米的管子,周围铺满了炉灰和各种垃圾。
记者看到,工厂排出的污水将地面冲出了两道沟渠,沟边的土地已变成了粉红色,不远处的冰层也覆盖着一层粉色物质。
村民说,每到工厂开工时,这里便开始向外排放污水和废气,土地和污水结成的冰都会变成粉色,空气中更是弥漫着一股难闻的臭味。
C、“问题”工厂被勒令停工
2日,记者联系了宾县环保局环保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糖坊镇李锦屯的问题,他们会马上向领导汇报。
昨天,宾县环保局王副局长给本报打来电话,他说得知此事后,环保局当天就派出了执法人员赶到了这家米业加工厂。经查,涉事加工厂名为“金源米业加工厂”,以加工黏米和玉米面为主,工厂有工商执照,但没有办理环保评估手续。工厂产生的污水存在外排现象,违反了相关的环保规定。
目前,执法人员已约谈了企业负责人,勒令其马上停止生产活动,完善治污设施并补办环保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