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特别策划:二孩儿
2015-02-08 10:43:32 来源:新晚报  作者:王剑青 李洪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晚报2月8日讯 自去年年初我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生与不生就成了不少家庭一直在辩论着的话题。在经济压力、时间和精力等诸多因素下,很多符合政策的年轻夫妻对于生育第二个孩子并无想法,当然“单独二孩”政策也成全了一批夫妻双方只有一人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在他们看来,二孩儿是老大最好的玩伴,生育第二个孩子才有可能凑成儿女双全,两个孩子也可以带来更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

  无论生与不生,每一个决定的背后都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理由。生与不生,你站在哪一方?

  正方

  1个孩子太孤单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1个孩子,从出生开始,万千宠爱就聚集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似乎习惯了所有人的爱就只属于他,不懂得分享,也难免会有一点自私的心理。当然最为关键的是,1个孩子实在是太孤单了,毕竟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只属于同龄人的秘密就缺少了倾诉的对象,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商量的事情时,两个孩子无疑是彼此最为信赖的对象,即便在若干年后,父母已经离去,两个孩子也永远是最温暖相依的伙伴。

  分担养老压力

  现在更多的家庭都是“421”的家庭结构,同为独生子女的年轻爸妈正承担照顾4位老人晚年生活的重担,随着老人年纪的增长,特别是生病住院的时候,1个孩子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照顾老人的压力剧增。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生育二孩儿,在N年以后,身体日渐虚弱的我们也需要照顾,我们唯一的孩子就要挑起这样的重担。两个人的精力肯定要比一个人大,所以生育二孩儿可以更好地分担老人的养老压力,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希望“儿女双全”

  虽然如今年轻的爸妈并不会在意孩子的性别,重男轻女也早已和曾经的时代一样成为历史,但很多想要二孩儿的父母都会有一个最美好的愿望,他们期望可以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女双全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尽管孩子的性别是所有人都无法决定的,但只有有机会要二孩儿了,儿女双全这个最美好的愿望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期盼儿孙绕膝的晚年

  自古以来,儿孙满堂就一直是人们理想的生活目标,多子也成了一个人有福气的象征,没有人不希望在晚年生活到来时,能够有儿孙绕膝的幸福与惬意。但如今80后独生子女一代已经进入奔四的年龄,事实也证明因为只有1个孩子,很多他们的父母在晚年过着空巢的生活,有的父母只有在春节时才能感受合家团聚,儿孙绕膝就成了春节里的事了。所以如果有了老二,家里人口显然会兴旺,特别是在儿女长大之后,一个大家庭自然会热闹不少。

  反方

  不愿经济上有压力

  如今孩子都讲究精养,从孩子还未出生时起,关于孩子的一切花销就必须被列入家庭开支,比如胎教、婴儿的日用品、婴儿车、婴儿床等都要准备好。在孩子出生后,奶粉、辅食、纸尿裤,聘请月嫂,上早教等等,每笔花销都是一笔不小的家庭支出,然后家长要为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学费要拿,还要有人按时接送……其实仔细想来,这些花销与付出真的并不多余,毕竟现在的家长都是很拼的,没有人甘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养育一个孩子已经足够吃力了,不想为二孩儿去承受双倍的压力。

  没人带二孩儿是难题

  一般二孩儿会比老大小3至5岁,二孩儿出生的时候,老大可能正上幼儿园或者已经上了小学,正是需要一个人来专门负责接送的时候,同时在很多家庭,奶奶或姥姥把老大一手带大已经相当疲惫,本是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却因为孩子的牵绊而无法实现。如果生了老二,一定会给他们增添更重的负担。而且在很多家庭里,因老人的身体等因素,老大就是由保育员带大的,每月为此支付两三千元,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

  不想为孩子失去自我

  对于多为独生子女的年轻爸妈来说,当然更渴望自我的生活。生了老二,自然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时间去聚会、旅游、逛街,不能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代替这一切的是没完没了地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给他们洗澡、洗衣服,为他们搭配营养去做美食,不停地收拾他们玩耍后乱不忍睹的居室……

  不想老二分享老大的爱

  爱是专一的,也是不能分享的,如果生了老二,父母自然就会将一部分关爱和注意力转移到二孩儿的身上,也难免会因为要照顾老二而缺席了老大成长中的某一个关键时刻,这对于老大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父母下了决心就能够做到的,当然他们都希望即便有了二孩儿,也会像以前一样去爱老大,但实际上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老大被老二分享的爱似乎只是多或少的问题。


 

  二孩儿妈账本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二孩儿生与不生,“差钱儿”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很多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正是由于纠结“生得起,养不起”而放弃再要一个的想法。的确,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养个孩子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动了生二孩儿念头的夫妻,很多人都会先算一算再养一个孩子的成本。

  采访中很多符合条件的夫妻表示,虽然政策放开了,但二孩儿真的不是想生就能生的,经济条件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允许生了,很多人却“不敢生”,因为“养不起”。

  很多人想要二孩儿,但冷静下来细想想,经济条件不是很允许。虽然也有人说,“如果想要怎么都能养得起”,但多数父母总觉得,既然生了就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这对家庭收入是一个重大考验。

  养育二孩儿真那么难吗?家里多了一个小人儿,究竟要多哪些额外的开销?记者对我市已经生了二孩儿的马晓慧一家进行了调查。

  马晓慧夫妇住在道里区海富康城小区,妻子是私企文员,丈夫自己经营一家仓买店。马晓慧的儿子5岁,女儿15个月,她和丈夫每个月的总收入为9000元左右。

  马晓慧说,养两个孩子每个月的开销将近7000元,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费用,她和丈夫的收入全都投入到养育两个孩子身上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养育两个孩子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很多父母感到“压力山大”。

  家有二孩儿

  对于一些年轻的父母而言,生二孩儿是“勇敢的选择”,因为要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绝不是一点点。在冰城,也有很多夫妻选择了生二孩儿。

  有了二孩儿以后,每个家庭都发生了各不相同却又极为相似的变化。家里多了一个小人儿,无论从经济上、心理上、生活节奏上,都对全家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有的妈妈被迫当起了全职妈妈,有的夫妻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母亲细细品味养育孩子长大的过程……

  日前,记者通过与生育二孩儿家庭的零距离接触,倾听并感受他们“家有二孩”的酸甜苦辣。

  生完老二被迫辞职

  讲述人:珊珊,35岁,全职妈妈,儿子9岁,女儿1岁半。

  生二孩儿感受:那忙累,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珊珊之所以生二孩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有个女儿”。她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一早就符合要二孩儿的政策,但一直在犹豫究竟要还是不要。犹豫的根源在于“养个孩子太费钱了”。在儿子7岁那年,珊珊怀孕了,她和老公挣扎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要这个二孩儿。

  珊珊如愿以偿,终于有了宝贝女儿。虽然之前对于家里再添一个宝宝有些心理准备,可当老二出生后,家里的慌乱程度还是让她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有老妈帮忙,但一边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一边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这样的情景还是让珊珊有些崩溃。

  半年的产假很快过去了,珊珊发现她出去工作成了一件难事,老妈根本没有精力帮她照顾两个孩子。珊珊也想到请个保育员,但一打听价格,她又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保育员的工资比她的薪水还要高。无奈之下,她辞去了工作,被迫当起了全职妈妈。

  现在的珊珊,经常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牵着儿子送他去课外辅导班。早上,她把儿子送到学校,返回家给女儿做辅食,抱她晒太阳;中午,她去学校把儿子接回来吃午饭;下午,刚刚把女儿哄睡了,又要去学校接儿子放学;晚上,一边给儿子听写,一边给女儿喂奶……

  最受不了“抛弃”老大

  讲述人:蔡晓欣,40岁,个体业户,女儿10岁,儿子8个月

  生二孩儿感受:虽然辛苦,但幸福更多。

  说起自己生二孩儿的经历,蔡晓欣的眼睛泛起了泪花,她一个劲儿地说,虽然辛苦了些,但有两个宝贝,幸福的感觉更多。

  蔡晓欣强调自己选择生二孩儿绝不是重男轻女,她很喜欢女儿,只是“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她和老公觉得再要一个孩子,将来有个伴儿。

  蔡晓欣和丈夫自己做点小生意,她坦言,有了儿子以后家里的花销大了很多,她们一下子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现在就连外出吃顿饭,也要算计半天。生活上的拮据蔡晓欣还能够忍受,最让她无奈的是,有一段时间儿子病了,为了照顾儿子,她一狠心把女儿扔到了爷爷奶奶家。“那几个星期,真是特别难受,总感觉对不起女儿。”

  跟很多生了二孩儿的妈妈一样,蔡晓欣时常恨不得自己能够有三头六臂,虽然家里请了一个阿姨帮忙,但她还是时常感觉分身乏术。每天晚上,给两个孩子洗完澡,哄他们睡着了,躺在床上的蔡晓欣感觉全身像散了架子。偶尔忙得焦头烂额时,她也曾冒出一丝“后悔生二孩儿”的念头,转瞬间,这念头又被儿子咿咿呀呀的呼唤声给淹没了……


 

  “有钱有闲”生个二孩儿

  讲述人:茹梦,42岁,全职妈妈,大儿子13岁,小儿子1岁零3个月

  生二孩儿感受:养孩子需要付出心血,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很多人都说,茹梦是最适合要二孩儿的妈妈了,因为她“有钱有闲”。茹梦的老公经商多年,家里条件非常优越,普通家庭需要仔细算的“经济账”,在她这儿一点不用考虑。茹梦在大儿子12岁的时候,她又生了一个小儿子,丈夫特别高兴。家里本来有一个做家务的保姆,现在又请了一个专职保育员,帮助茹梦照顾孩子。

  可能是家里人手充足且自己不用上班的原因,茹梦生完二孩儿并没有觉得那么慌张忙碌,日子还算有条不紊。她自己开车接送大儿子,也经常带小儿子去早教班,日子忙碌而充实。

  以茹梦的家庭环境,她完全可以给小儿子买全新的衣物用品,但茹梦没有那样做。相反,她让小儿子穿哥哥小时候的旧衣服,玩哥哥的旧玩具。唯一变化的,是茹梦用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陪伴小儿子,在她看来,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付出心血,这些是钱买不到的。

  老二改变了老大

  讲述人:宋妍,36岁,机关干部,儿子7岁,女儿3岁。

  生二孩儿感受:女儿帮我改变了儿子。

  宋妍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两个孩子。在宋妍看来,生二孩儿绝不是老话儿说的“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轰”那么简单,女儿的到来让她刚刚轻松一些的生活重新投入紧张的战斗状态。“女儿刚出生时,儿子曾伤心地大哭,感觉家人都喜欢妹妹去了”,宋妍说,她也一度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对儿子和女儿的感情。

  为了不让儿子感到失落,宋妍把儿子培养成了自己的“助手”,“我让他帮助我一起照顾妹妹”,不管什么时候,她都刻意地表达着对两个孩子一样的爱。慢慢地宋妍发现,儿子变化很大,他懂事了,不再任性,会关心妹妹,也学会了谦让。这让宋妍很欣慰,看到兄妹俩抱在一起玩耍的情景,她觉得生二孩儿是正确的选择。

  生而择其优

  “单独二孩”来了,很多小夫妻总会有一些想法:一面是自己小圈子里的兄弟姐妹陆续传来迎接二孩儿的喜讯,一面又有自身诸多因素的困扰,特别是近来还有“老大”以自杀方式逼父母放弃二胎、让父母写下永远第一喜欢大宝的保证书等等,当特别多的因素拼凑在一起,二孩儿到底是生还是不生似乎成了一个问题。

  其实在专家看来,生育二孩儿并不是跟风赶时髦那样简单,是需要综合自身的负担能力和整个家族都同意的情况下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生与不生,都是最理性,也是对家庭最负责的。

  大宝太能作引发的思考

  近日,有网友曝出了她和老公写给8岁半女儿的保证书,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大宝,在这纸保证书下,大宝才同意家里可以有第二个孩子。而就在网上曝出这条消息的前不久,一个13岁女孩以自杀方式逼父母放弃二孩儿的消息就已经让人唏嘘不已。在二孩儿这个问题面前,有的大宝的反应如此强烈,难道二孩儿计划真就该如此搁浅?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于辉老师认为,要二孩儿是一个家族的决定,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大宝,绝不只是爸妈两个人就可以做主的,比如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支持要二孩儿,全家人就可以更好地去和大宝沟通,大宝就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弟弟或者妹妹。而如果双方老人有不同的声音,可能就会影响孩子,所以和大宝的沟通就比较难。

  于辉老师说,之所以有大宝要爸妈写保证书、要爸妈放弃老二,就是因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到位,让孩子缺少足够的安全感。其实家长可以和大宝说,让他去照顾二孩儿,当然在和爸妈一起照顾二孩儿的过程中,大宝也会体会到自己曾经的成长过程,看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懂得父母的不易,自然会懂得感恩。为防止家长照顾不过来两个小孩子,于辉老师认为大宝和二宝的间隔最好不小于4岁。

  老大精养老二散养

  生了二孩儿的妈妈们多有一种感慨,老大和老二的待遇似乎有一点不同,在经历了初为人母的紧张之后,照顾老二的生活也不如之前照顾老大那样上心了,就像很多人说的:老大精养,老二散养。养育两个孩子的观念有所改变,担心二孩儿会让自己体力吃不消的妈妈们可以不必那么担心了。

  李娜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读二年级,老二2周岁。李娜说,怀第一个孩子时,她马上就买了防辐射服和孕妈咪手册,两件宝贝每天不离身,生怕手机和电脑影响了孩子,而孕妈咪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和注意事项,她也都严格遵守。老大出生后,她和母亲听广播、上论坛、看杂志,完全按照最科学的方法养育孩子,生怕有一点差错。可是到了老二时,这股认真劲就明显没那么强烈了。老二出生后,更多地穿着哥哥穿小的衣服,她也没有每天拍照上传空间的习惯了,对于摔倒这样的小事,皮实的老二也都习惯自己爬起来。李娜告诉记者,她身边也有妈妈对老二照顾得特别精心,几乎和老大一模一样,其实妈妈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精力来选择最适合的。

  生二孩儿不能赶时髦

  自从“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刘巍身边的好多朋友、同学都有了二孩儿计划,有人速度快了一点,每天在朋友圈里晒的都是迎接二孩儿到来的各种准备,当然,更有人已经迎来了第二个可爱的小天使,一家四口是满满的幸福与甜蜜。尽管她和老公之前商量过N次,在综合了老人的意见后,他们决定只要一个孩子,不过现在看到身边要二孩儿的人多了,刘巍曾经的决定动摇了。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告诉记者,要二孩儿的确会受到周围小圈子的影响,比如夫妻双方的小伙伴有人要了二孩儿,他们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就会从众、赶时髦,也想生二孩儿,不过这种心理并不可取。现在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的巨大花销也就开始了,吃的用的要最好的,教育也要最好的,无形中给家长带来的经济压力特别大。在经济压力之外,现在年轻的妈妈多为职场女性,并且如今职场竞争十分激烈,如果要了二孩儿,更好地在岗位上竞争就会受到影响,这些因素是在要生育二孩儿之前必须考虑的。

  曲教授说,在决定是否要生育二孩儿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经济压力、职场压力以及负担两个孩子的能力,包括孩子今后的教育发展等,这样的决定才最适合自己,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利。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