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3日讯(记者 杨帆)记者从12日召开的哈尔滨市总工会十六届六次全(扩大)会议上获悉,哈尔滨市将以技术培训、大赛、创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形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应用,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据悉,2014年,哈尔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4.75万余条,取得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4460项,累计创经济效益5.52亿元。全市共创建48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秦世俊的数控加工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9个工作室被授予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市有45家企业参加了“名师带高徒”活动,设立512对市级师徒对子,涉及115个工种岗位。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展了“技能师”、“设计师”、“专业师”评聘工作,94名职工根据级别分别拿到了11—25万元不等的年薪,在企业掀起了学技术热潮。
今年,哈尔滨将继续推进职工科技创新工作,以技术培训、技术创新、技能大赛和创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评选职工创新成果为抓手,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励更多职工岗位成才、人生出彩。通过举办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场交流推进会、组织第十四届技术质量运动会、与有关单位合作创办创业苗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机整合创业平台,服务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升级,促进高技能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