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7日讯 据省妇联统计,黑龙江省现有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12.24万人,约占黑龙江省儿童总数2.3%,其中7成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绥化。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他们在营养、学业、心理、安全、道德品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困难。省妇联等部门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行动,给留守儿童送去更多关爱和关怀,同时呼吁留守监护人负起责任,重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7成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
2013年年底,省妇联开展了村级建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工作,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的自然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问题需求、家庭背景及父母外出打工、监护人的详细情况。据省妇联统计,黑龙江省现有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12.24万人,约占黑龙江省儿童总数2.3%。其中73%的留守儿童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
在绥化市兴和乡、佳木斯市星火乡朝鲜族乡镇,全镇青壮劳力几乎都去韩国打工,留守的全是老人和孩子,留守儿童比例高达90%以上。哈尔滨延寿镇和绥化明水镇、永久乡也因打工经济比较繁荣致使留守儿童比例高达六七成。农村留守儿童男女比例相当,7-12岁居多,占比例达37.1%,6岁以下和13-15岁比例居中,分别为23.6%、23.7%,大龄留守儿童占15.6%。贫困留守儿童近3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近四分之一。
42.3%留守儿童由祖父母照顾
今年7岁的小宇家住哈尔滨红星村。在他刚满3岁时,父母就一起去了广州打工,他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只有每年春节才能和父母待上几天。由于平时和父母接触太少,小宇一直和妈妈爸爸不亲,性格也比同龄孩子孤僻。
省妇联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以上,双亲外出与单亲家庭且家长外出情况比为7:3。父母双方单方外出的,父亲外出比母亲外出多一倍以上。在农村家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42.3%的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因为单方家长外出而能和母亲或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占40.5%。留守儿童还有13%在校寄宿、3.3%与其他亲属等一起生活,0.6%单独居住的孩子也需特别关注。
多年来,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在营养、学业、心理、安全、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12岁以下留守儿童的因思念亲人而情绪低迷的情况比较突出,13-15岁的孩子除了饮食起居不规律、心理问题较多存在外,男孩子开始上网或游戏成瘾。17-18岁的大龄留守儿童较为散漫任性,男孩易沾染不良习气,女孩心理问题较突出。为此,省妇联呼吁广大留守流动监护人负起责任,重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看演出送礼物关爱越来越多
针对黑龙江省留守儿童现状,省妇联开展了绿荫行动、空中课堂等专项工程,省及各地依托省市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等开展监护人讲座230余场,引导监护人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在空中课堂项目中,妇联组织每周给黑龙江省0-6岁的儿童监护人发送2次信息,提醒他们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保证其中2.5万受众为留守流动监护人群体。省妇联还把针对青春期女孩教育的“玫瑰课堂”10个教育基地,设立在哈尔滨、大庆市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中小学,现各基地培训已逐步开展。黑龙江省还组织了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大讲堂,邀请农民工家长学校校长赵晓春、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赵执平、李晓凡等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省妇联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也呼吁广大留守流动监护人肩负起应尽的责任,充分重视黑龙江省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还定期协调爱心单位、企业捐赠电脑、打印机、学生鼓号、合唱服装等设备物资和精神食粮。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免费观看演出,让他们感受艺术熏陶、感悟亲情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