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2月27日讯 哈尔滨一家旅行社的陈凯有17年的出境导游经历,她带团游历过欧洲、美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她眼里,17年来,从出国旅游一生一次到每逢节日就出国,从只去东南亚到游历世界各地,从自带方便面出国到买遍世界各地……冰城出境游客的年龄结构、想法做法、消费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1 年龄结构:从中年人到老中青幼
1998年,陈凯毕业后来到哈尔滨一家三口旅行社当导游。那一年,她共带20多个境外团,其中商务游占八成,游客以40到50岁的中年人为主。
今年春节,陈凯带团去了一次日本。和17年前相比,这个团的游客年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几岁的孩子,游客基本以家庭为单位,或是亲子游,或是孝老游。游客白女士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假期带孩子出境转转、长长见识。
变化2 购物取向:从买T恤送人到自用马桶盖
今年春节期间,日本商家的马桶盖被中国游客抢购一空。陈凯说,这其中有哈尔滨游客的功劳,她带的团队家家都购买了马桶盖。“17年前,我的团队客以购买既经济又耐用的T恤衫、刮胡刀为主,回国后送给亲朋好友。”
今年,陈凯带团赴日购买的几乎都是生活用品,电饭锅、马桶盖、电子产品、吹风机、化妆品……全部是家常自用品。
变化3 出国次数:从一生一次到一年N次
“17年前,哈尔滨人出境几乎人手一台照相机,走到哪儿照到哪儿。”陈凯说,可以理解游客当时的心情:这辈子可能就出国玩一次,留个影是必须的。
现在不同了,出国已成为很多人“想走就走”的旅行。宣女士经常利用节假日出境购物,一年大约四五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宣女士不只去过一次。“现在出国太方便了,手续简便,航班多。化妆品用完了,周末就可以去韩国乐天百货购买,赶上国外商场打折季,可以把几个月的生活日用品一并买回来。”宣女士说。
变化4 商家态度:从“禁止喧哗”到“欢迎用银联”
“中国游客是法国商家最欢迎的游客,为方便中国游客购物,大型商场雇用很多‘中国面孔’当导购。商场的醒目位置设有中文标识‘欢迎使用银联卡’。每当看到这样的标识,作为中国导游感觉很自豪。”陈凯说。
17年前,中国游客在境外没有如此待遇。“大型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醒目的位置都设有中文‘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识。看到这样的标识,作为中国导游感觉很‘没面子’。”陈凯说。
变化5 消费能力:从自带方便面到买遍世界
2005年初,陈凯第一次带团去欧洲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团队游客不仅回程行李满满,离境时也不轻松。行李中装满方便面。当时一位大学老师给陈凯的印象特别深刻,他的行李中装了8盒方便面。这位游客解释说,一方面不习惯国外饮食,另一方面想节约开支。
2014年,陈凯再次带团去欧洲时,团队游客的消费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买几万元的手表、箱包、衣服很常见,无论在商场、机场免税店还是飞机上的商场,冰城游客到处购购购。
冰城游客不但能买,而且会买。陈凯说,冰城游客去澳大利亚主要购买UGG、保健品,到新西兰购买蜂蜜,到欧洲购买服装服饰,到韩国日本购买电饭锅。
变化6 出游目的地:从东南亚到五大洲
“之前,受政策和航空运力影响,冰城游客出境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香港、澳门等地。”陈凯说,如今,冰城游客的足迹遍布五大洲,从邻近的线路到非洲、欧洲、美洲,都有冰城游客的足迹;由短线到长线,由几个热点地区到遍地开花,南极北极游也不罕见。
1983年,我国正式批准普通公民可自费跟团前往香港、澳门探亲,首开中国公民出境游先河。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游市场始于东南亚。1988年,泰国成为我国出境旅游首个目的地国家。至今,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