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岩松采访“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晓辉。
东北网2月27日讯 (邵丹 记者付巍) 朱晓晖入围《感动中国》人选后,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在央视的录制现场,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通过三段诗展开了对朱晓晖的采访。
无论生活怎样挤兑你
只要你咬紧牙关
每天都坚持把眼睛睁开
只要你坚持下去
每天都努力的守在父亲的病床前
那么总有一天阳光会因为你的孝心而让你心灵温暖……
这首诗是朱晓晖在父亲生病后的第二年创作的,从咬紧牙关坚持把眼睛睁开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当时是非常艰难的。那个时候吃饭都成了问题,每天只能是父亲吃饱,她只能是凑活。朱晓晖最怕如果自己把眼睛闭上,那种坚持放下了,她的父亲就更失去了生存的信念和支撑,作为女儿她选择了坚强。

大屏幕显示“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晓辉的名字。
每天看着东升夕落的太阳在父亲的眼前一过
让我明白了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着
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
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
常年照顾重病的父亲,朱晓晖的日子在一天天的“熬”中度过。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还要节省下每一分钱给父亲买药、补充营养,她在吃了四年的咸菜后,身体已经对动物蛋白过敏。即使这样她依旧用单薄的身体抱起一百多斤重的父亲,夏天她会用轮椅推着父亲去散心,并乐观的称这是“轮椅上的自驾游”。当白岩松问他现在还能抱得动么?朱晓晖坚定的回答:“能,小的时候爸爸能抱动我,我现在一想那个时候是幸福的,我就一定要回报给爸爸也是那样的幸福”。
生活中也许你从来说的都不算
但是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向着光明的方向
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时候老天也会帮助你……
听到朱晓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恩”,她说一路走来,这么多年默默支持自己的人太多了,她记得帮他照相留住自己与父亲瞬间的李广庆、记得高中的92同学会一次次无私的救助、记得文友们在精神上最大的鼓励、记得社区无微不至的照顾、记得媒体给予的支持和关注、记得参选投票时每一份真挚的认可、记得这些年来帮助关心她和父亲的每一个人……
朱晓晖的名字中有一个“晖”字,正是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晖”,她喜欢这个名字,并将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无悔的孝行映衬这个名字。
47岁的白岩松看到小自己四岁的朱晓晖头发都已经白了,关切的问:想不想染一下?朱晓晖回答:曾经想过,后来觉得那是一种掩饰,既然面对了生活,就不要过多的考虑那些细节。只要父亲活着那就是幸福,就是快乐的,不需要去做过多的修饰,只要能平平安安的和爸爸度过这些快乐的时光,珍惜每一天那就是快乐的。
白岩松总结道:“其实晓晖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诗,也是最美的化妆品,咱俩约好了,那就不染头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