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5日讯(记者 李楠)新春伊始,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再传喜讯,去年全市粮食生产获特大丰收,再创历史新高。在土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这个市实现粮食产量七连增,得益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正确决策。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黑河市坚持标准化、特色化、产业化、城镇化“四化引领”,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合作组织、发展农林园区、搞活流通市场“四点支撑”,抓好局市共建、加大招商引资、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向上争取“四措并举”,注重科技园区示范引领,加快推进寒地水稻北扩,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依托地缘优势开展中俄合作,农业生产迎来了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春天”。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应用,黑河市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和展示效果。由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园、中俄林特科技产业园、高纬寒地粮油产业园、中俄食品加工贸易园、健康生物产业园及新农村建设先行示范点“五园一点”组成的黑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建成面积10.2万公顷。园区突出“高纬寒地、黑土有机、生态优良、中俄合作”特色,重点发展高纬寒地粮油种植加工业、林特产品繁育种植业、特色冷水鱼养殖业、中俄食品加工贸易业、健康生物产业。在园区的示范和引领下,全市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玉米、薯类等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14年分别达到了511.7万亩、11.6万亩。全市发挥寒地资源和生态优势,主打绿色食品品牌,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达到280万亩,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850万亩,认证产品71个。做为全国最北端成功种植水稻的地区,黑河种植的水稻品质好、产量高、无污染,去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并成功举办了中国黑河高纬寒地水稻发展论坛,总结经验,推广北扩。在“三带百村工程”建设工作中,全市在“三带”两侧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117.2万亩,辐射面积300万亩。示范园区均由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最大的达到15.6万亩,应用大豆大垄密植等先进适用先进技术260多项(次),大型农业机械应用率、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良种使用率及技术到位率均达到100%。
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黑河市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牵动。目前,全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2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848.3万亩的65%,适宜耕地全部实现规模经营。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49个,21个合作社获国家和省级示范社、百强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33个,5个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规范社,全市农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强化龙头企业牵动,2014年成功引进宏维农业、恒大粮油、科迪食品等10多个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项目,积极推进嫩江鸿兴面粉、北药中药饮片等龙头企业建设。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还先后组织40多家企业参加上海绿展周、哈洽会、青交会等国家、省级展会12次,参展商品300多种,签署协议资金3亿多元,进一步扶持壮大了长乐山大果沙棘、辰鹰乳业、健龙矿泉水等产品品牌。
依托地缘优势,黑河市积极深化对俄农业合作交流。目前,全市对俄农业合作开发企业14家,开发土地面积达105万亩,带动境外劳务输出503人,年创劳务收入2260多万元。黑河市还积极研究以逊克县和俄阿穆尔州波亚尔克沃区为核心区,建立跨境农业合作园区。加快推进逊克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聘请国内外27名专家成立驻园专家组,投入3400万元,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8个基础设施项目。在中俄双方合作共建的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的带动下,全市林业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2014年新增蓝莓、忍冬等级生态经济林1万亩,北药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黑河市还强化出口基地建设,面积达12万亩的农产品出口基地蔬菜出口率达50%以上。
2015年,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主产区的黑河市,将实施高纬寒地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突出寒地黑土优势,建设非转基因大豆等生产基地,力争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300万亩。坚持走产业化道路,力争新增年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5家。坚持引进知名品牌与突出土地特色结合,做大做强爱辉区“瑷珲”山珍、嫩江“食佳”面粉等品牌,培育扶持黑河“亚欧双子城”大豆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