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大兴安岭林区万名“森林医生”进山为幼中林把脉问诊
2015-03-07 11:16:32 来源:东北网  作者:曹国志 唐国忠 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讯 (曹国志 唐国忠 记者 侯巍)  “冷”,让大兴安岭名扬天下。近两年,寻冷者,不乏其人。冻得瑟瑟发抖,感到全身刺激。在大兴安岭,呼中,可称得上禁区里的禁区。“三九四九”的天,冷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可谓,极度严寒。寒冬时节,零下45℃的超低温天气平常。然而,林业职工们却依然穿梭在营林生产第一线,在大森林里,一代代人林业人忘我付出,辛勤工作。

  呼中林业局呼中林场副场长分管营林生产工作的王开友,最有发言权。今年51岁的他,在营林生产一线可是一位“老兵”。林区木材商业性采伐停止后,很多伐木生产工人转产到了营林一线,为提高他们的技术操作水平,王开友每天都要与其他营林技术员一同深入各营林作业组,检查指导,跟班作业。

  今年,他负责林场杨继军、姚景伟等四个作业组的生产质量。为了能够按要求圆满完成任务,从生产一开始他就跟班作业,与作业组人员同吃、同住,监督生产情况。

  早上六点钟,寒冷的大山里,一片寂静。记者来到了王开友跟班作业的作业组帐篷内,虽然天还没亮,但这里却已热闹非凡。王开友与作业组成员一起吃过早饭,不到六点半就出发了,外面的天还很黑,大家用头灯、手电照路,大约40分钟后到达了作业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中幼林抚育就是对森林中的站杆、病腐等生长不良、无培养前途的树木进行清理。王开友告诉记者,木材商业性采伐停止后,很多林业职工充实到营林生产中,他们大多年龄都在40~50岁,对生产规程不熟,接受新知识又慢,就得总去督促。

  “怀国忠,你这片树木太密了,回来把这个割掉……”怀国忠是原呼中林场主伐一线的J-50司机,转产后,他当起了营林割灌机手,因角色的转变,很多技术都不太了解,因而成为王开友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样的技术要求,王开友每天都不断重复。

  为了抓好营林生产,王开友每天先是跟着割灌机手在前面查看抚育强度,是否出现“天窗”和应采未采等现象,一会又要跑到归堆作业那里看枝丫堆码放的是否合乎要求。一天就这样在山里往返10多公里。

  吃午饭,只能将就了。找来干枝丫,点燃了篝火。大家把随身带来馒头穿成串,围着篝火烤馒头,就着咸菜吃。渴了,嚼一把雪。这个时间,也大家集中总结的时间。边吃边与作业组长总结一上午的工作情况,讨论哪里不足、哪里还要改进。虽然是围坐在火堆旁边,但阵阵寒风吹过,原本被汗水浸湿的棉衣后背还是冻硬了,他们就转过身烤热后再投入下午的工作中。

  天黑了,工人们都下了山,王开友在工友的帮助下换下冻得跟盔甲一样的棉裤和湿透的棉衣、棉鞋,挂在帐篷篷顶,希望一晚上能够烘干,这样才不耽误明天上山。说话间,热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猪肉炖冻豆腐、冻白菜,一盘红彤彤炒花生米。大冷的天,当然要喝上一杯。既驱寒,有暖身子。每人倒一杯小烧,大家围坐在一个由木墩和几层薄板拼凑成的简易饭桌前,聊起了家常,火辣的小烧、温馨的话语很快便驱散了一天的寒冷和工作的疲惫……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